也許你已經看出,選項A都是“討好姿態”。具體來說:
你是討好型媽媽嗎?
題1中:
選項A揭示的是,判斷媽媽有沒有討好姿態的重要指標:當我退讓底線時,心里有沒有糾結?這個糾結是不是出于害怕?如果答案是“Yes”,那么你最終違心的決定很可能是出于討好。選項B是正確做法,當我們決定不滿足孩子,那么就執行它,同時也不忘關注孩子的感受。
題2中:
選項A是“討好姿態”的人的一大傾向:壓抑自己的感受,以換取對方的滿意。選項B是有著指責姿態的媽媽的做法。
題3中:
選項A是討好姿態的媽媽常有的外在表現:無休止地跟孩子談判、妥協。選項B看上去也在“妥協”,但實際這是媽媽一種有意為之的教養策略。媽媽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目的是什么,而不是選項A中無意識的忍讓。
題4中:
選項A和B同樣是在底線上讓步,但區別在于:選項A是出于害怕(比如怕孩子哭鬧、受傷害、對媽媽的愛受影響……),這種妥協是讓媽媽心里不痛快的。而選項B是出于愛,媽媽在這個過程中只會累積正面情緒。這兩者之間的界限很模糊,媽媽只能問自己:這樣做之后,我到底是真高興,還是在無意識中累積了負面情緒?
當我們用討好姿態來和孩子相處時,不僅是在給自己平添負面情緒,對自己無益,而且無條件的溺愛也將為孩子的成長埋下可怕的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