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做錯了】別被"貴人語遲"蒙了眼

編輯:Lucy | 出處: 媽媽網

  3、和寶寶缺乏交流

  現在大多數家庭里都是老人帶孩子,爺爺奶奶話少喜靜,再加上爸媽下班回來累到半死,就沒什么心思去跟寶寶大聊特聊了。寶寶在語言發展的關鍵時期缺乏學習語言的情境和機會,寶寶的語言發展自然受影響。

  支招:爸媽多為寶寶創設發展語言智能的環境,即使多累每天都和寶寶交流互動,即使他不能回答你,父母也應該多和寶寶說話、朗讀、講故事。寶寶即使不懂得如何完整地表達自己,但是寶寶在一旁還是在不斷地觀察學習中,積累詞匯句子和根據情景去學習表達情感。

  爸媽也可以通過情景游戲提高寶寶的語言能力,比如玩買賣商品的游戲,媽媽首先扮演營業員,向寶寶介紹玩具:“這是只小狗,白白的毛,鼻子會聞氣味,有4條腿,一條卷卷的尾巴,你想買它嗎?”然后再由寶寶當營業員介紹商品,這樣的游戲反復進行。這樣的游戲能夠讓寶寶在游戲中培養運用口語進行連貫講述的能力,增加寶寶詞匯量。


和寶寶保持交流

  4、頻繁更換照顧寶寶的人

  有些打工族家庭爸爸媽媽都很忙,沒有時間照看寶寶,只好把寶寶托付給家中老人,讓雙方老人輪流照看寶寶。其實夫妻雙方家庭環境不一,使用的語言、生活的習慣不同,都會讓寶寶產生強烈的不適感。這邊廂,爺爺奶奶剛剛教會寶寶聽懂自家的方言,那邊廂外公外婆又沖著寶寶喊不同的話語,寶寶無所適從,自然也難開口。另外,頻繁換保姆,或者保姆來自和爸爸媽媽不同的地區,只會講方言的話,也會對寶寶的語言能力產生影響。

  支招:寶寶的語言發展水平取決于周圍環境的影響,所以爸爸媽媽應該協商好,固定好照顧寶寶的人選。如果要請保姆來照顧寶寶的話,最好事先對保姆進行一番考察,確定保姆確實是優秀的才定下來,不要頻繁更換保姆,讓寶寶難以適應。

  如果交由家中老人帶寶寶的話,事先和老人協商好,不好對寶寶說不同的語言,例如如果老人只會講當地方言,那就對寶寶只講方言,不要普通話和方言換著講。

  媽咪也不用擔心寶寶只會講方言日后上學會有影響,寶寶到了入學的年齡語言能力已經穩定下來了,受到學校環境的影響,掌握普通話和其它語言是比較容易上手的。關鍵是在寶寶語言發育期給寶寶固定好語言環境,讓寶寶的適應的環境中主動開口。

  雖然沒有科學論證早說話的孩子智商更高,但是能說會道的寶寶讓人感覺更聰敏更討喜!通常來說,寶寶到了一定階段基本會說話,但寶寶說得怎樣和表達清晰與否卻是與家長的早期教育有關的哦,所以家長想要寶寶伶牙俐齒、對答如流,不妨多花心思開發提高寶寶的語言能力。

  相關推薦:

  【媽媽做錯了】“三分鐘熱度”不應一棍打死
  【媽媽做錯了】金錢獎勵換不來優秀孩子

      有媽媽在詢問,快來幫助她!
      寶寶一 歲多還不會說話,是病嗎?
      寶寶早說話,是不是代表聰明啊?

分享到:

av福利导福航大全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