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致缺陷兒的兩大禍首是什么?

編輯:wuyuxi | 出處: 新浪網

  近日,陜西省人口計生委公布,我省新生兒每年出生缺陷發生數在5000例左右,為此記者采訪了相關專家。專家指出,由于遺傳、環境、生物、化學、物理、藥物及其他一些因素影響,可以導致胎兒在母親體內就發生形態結構、功能代謝等方面的異常,造成新生兒缺陷。同時,專家指出,預防的最有效措施一般是:孕前篩查,及時發現攜帶者;基因診斷,指導生育;產前診斷,有效防止缺陷兒出生。

  -現狀:我國每30秒出生一缺陷兒

  新生兒出生缺陷給社會、家庭和個人帶來的傷害是無法估量的。據新華社提供的一組數據顯示:在我國每30秒就有一名缺陷嬰兒出生;每一年,我國發生的出生缺陷高達100~120萬例。專家指出,唇腭裂、神經管缺損、多趾癥、先天性心臟病和腦積水是困擾我國新生兒的五大出生缺陷。其中,位列第一的即是新生兒神經管畸形。

  據省婦幼保健院遺傳室負責人強榮介紹,我省平均每年的缺陷兒出生率達到1.25%,而這一數據只是對那些身體表面有明顯缺陷的新生兒數量的統計,若包括內在不可觀缺陷的新生兒數量,此數據估計會高達3%左右,較之幾年前已翻了一番,而一些發達國家的新生兒缺陷率僅為0.5%左右。

  西安交大公共衛生系兒少衛生與婦幼保健學教研室潘建平教授認為,近年來隨著環境污染、生活習慣、營養不良、用藥、衛生、精神以及生育高齡化等因素影響,我省缺陷兒的出生比例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存活下來的缺陷兒給家庭造成的經濟壓力、心理負擔和精神痛苦無法用金錢衡量,這也成為影響經濟發展和人們正常生活的一大社會問題。

  -原因:內因遺傳 外因環境

  為什么新生兒出生缺陷的比例會逐年增加?專家分析,主要是由于遺傳和環境等內外在因素的影響所致。一方面,不強制婚檢后,遺傳病比例增加;另一方面,環境問題也給新生兒的安全帶來了隱患因素。

  遺傳因素:2003年10月1日,我國實施新的《婚姻登記條例》,婚檢由“必須”變為“自愿”。據潘建平介紹,不再強制婚檢后,各類資料顯示,人口出生缺陷率開始上升。因此,婚前醫學檢查是提高出生人口素質、降低新生兒缺陷、預防遺傳性疾病的一道重要防線,它可以對存在健康障礙的人起到警示作用,從而得到醫生的專業指導,避免類似畸形兒的出生。

  -對策:提倡婚檢 孕期篩查

  針對新生兒出生缺陷率逐年遞增的現狀,潘建平認為,為了自身和后代的健康,應做好婚前、孕期的衛生保健和疾病篩查。首先,提倡婚前檢查的必要性,特別是有家族遺傳史的人,應進行孕前遺傳咨詢和遺傳學檢查,產前篩查和異常染色體篩查,產前進行甲胎蛋白血清生化檢查和神經管畸形篩查等。一般來講,懷孕6~8周這一階段,是胎兒分化的重要階段,要謹慎用藥,盡量減少接觸手機、電腦、電吹風、微波爐等輻射大的物品。同時,控制情緒,避免因精神因素對胎兒帶來的危害。

  對此,強榮也表示,懷孕16~24周進行超聲檢查,70%~80%的胎兒畸形可以被查出來,20%的通過對羊水、基因等實驗室化驗也可以篩查出來,以便做及時的補救和處理。比如,B超對胎兒唐氏綜合征的早期診斷就有輔助作用,但確診還要靠染色體篩查來斷定。專家提醒準父母們,在胎兒逐漸成形時期,應通過B超進行產前檢查,避免X射線、核磁共振等檢查,以確保胎兒安全。

分享到:

av福利导福航大全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