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孕期監測心功能 若適宜懷孕,孕婦應在高危門診由內科和婦產科醫生共同監護病情變化和胎兒發育情況。早孕期最好每兩周檢查1次,妊娠20周后應每周檢查1次。孕期按病情需要應用心臟彩色多普勒超聲、24小時動態心電圖、心肌酶及肌鈣蛋白測定、心排血量和心率變異測定等,綜合判斷患者心臟病的種類和嚴重程度,從而決定繼續妊娠的可能性,并且積極治療,盡可能維持心功能在I~Ⅱ級。如果不宜妊娠,應在妊娠3個月以內做人流術,因為妊娠中期引產將會有較大的危險性,應盡量避免。
合并心臟病的孕婦最好能按醫囑在預產期前適宜時間住院待產。特別是心臟代償功能在Ⅲ級以上者,常突然發生嚴重心衰,因此,早期診斷和處理極為重要。孕婦活動后咳嗽或夜間咳嗽,白天好轉者,尤其是有面色發青,呼吸困難,夜間不能平臥或痰中帶有血絲時,常為心力衰竭的先兆表現,應馬上到醫院治療,切不可以為是上呼吸道感染而延誤治療。一旦發生心功能衰竭,治療效果不明顯者應及時終止妊娠。
同時,懷孕期間孕婦應保證每日10小時以上的睡眠時間,并多采取左側臥位。保持精神愉快,避免過度勞動。加強營養及糾正貧血,常服各種維生素,保證每日蛋白質80克,食用鐵劑或含鐵豐富的食品,如豬血、瘦肉及豆制品等,少吃糖類脂肪類食品。整個妊娠期體重增加不應超過10~12公斤。如有水腫,食鹽攝入量限制在1天內不超過4~5克。與此同時,應積極防治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及感染,以防誘發心力衰竭。
3、分娩的選擇和產后隨訪 近年來認為剖宮產時血液動力學的改變比陰道分娩小,心功能不好者,可考慮在硬膜外麻醉下做剖宮產,并同時絕育。如心臟功能良好也可以在嚴密監護下經陰道分娩。產后3天內,尤其是前24小時內應警惕發生心衰,孕婦產后易并發感染及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可預防性應用抗生素。孕婦產后應臥床休息兩周,有心衰者應酌情延長。無心衰者,可酌情哺乳。
淑慧雖患有風濕性心臟病,但從她的情況分析,她的心功能屬Ⅱ級,是可以懷孕的,只要嚴格按照醫生的指引去做,是有可能順利度過妊娠、分娩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