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嬰兒輔食,并非為了營養
在中國傳統里,有條件的人家是要從襁褓之中就要給孩子“進補”的。在今天,多數的父母還是會覺得“奶水就是水,沒有營養”,所以盡量早地給孩子雞蛋、魚湯、魚油、肝粉、蜂蜜等等“有營養”的東西。在國外的兒醫看來,這是不可思議難以理解甚至非常危險的事情。嬰兒的消化系統要在四到六個月候才能發育完善,免疫系統、腎臟的發育也比較脆弱,喂這些東西嬰兒不但可能無法消化吸收,反而可能損傷幼嫩的身體機能。
嬰兒輔食并非為了營養
按照國際學術界的主流觀點,一歲以前的嬰兒生長所需的營養成分應該主要來自于母乳或者配方奶。添加輔食并非為了“補充營養”,而是讓嬰兒逐漸適應固體事物?!拔壹液⒆娱_始吃什么什么了”完全不是發育好壞的標志,也不值得炫耀。輔食的添加并非越早越好,美國的兒醫認為可以開始喂輔食的標志是:一、體重超過出生時的兩倍并且大于13磅(1磅是454克);二、每天吃奶量超過32盎司(1盎司差不多是30毫升);三、脖子能夠支持腦袋。有的孩子四個多月可以達到這樣的狀態,有的孩子則要六個月甚至七個月才能達到。
開始添加輔食需要非常小心而且循序漸進,通常從嬰兒米粉開始。米粉是碳水化合物,容易消化而且幾乎沒有已知的過敏源。嬰兒米粉通常是加了鐵等微量元素的,就更加合適。每天喂一點點,過上一周左右沒有發現不良反應,才開始加下一種。最初添加的食品都是搗碎的蔬菜或者水果,這些東西過敏源少,容易消化。一般來說,添加一種,至少連續幾天沒有不良反應才加下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