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日本教育看孩子的秩序感從何來

編輯:wuliling | 出處: 媽媽網

  家人

  家人是家庭環境的“延伸”。家庭中時常打掃清潔、整理物品的媽媽爸爸,能讓時時刻刻看著、聽著、觸摸著周圍世界的寶寶感受到,整潔、舒適的環境是需要家人整理、愛護才能維持的。媽媽爸爸是寶寶秩序感發展的“引領人”。媽媽爸爸對寶寶秩序感的態度也很重要,在日常生活中,鼓勵寶寶參與家居布置、挑選裝飾物等都是激發寶寶主動發展秩序感的途徑;同時,媽媽爸爸在把握“秩序感”上要區分“秩序的美感”與“刻板的規則”,例如:寶寶自己安排好了方形的沙發靠墊整齊的擺放在沙發上,媽媽爸爸一方面贊許寶寶的行動,同時,和寶寶一起試一試方形與圓形的靠墊都放在沙發上是否也美觀。在寶寶秩序感的發展過程中,鼓勵寶寶的創造力與養成寶寶有序的生活方式同樣重要。

我和媽媽像嗎?

  培養寶寶秩序感的策略

  1、為寶貝留下整潔、規則、文明的第一印象

  秩序既是自然界造化的和諧美,也是人類社會文明的基礎,寶貝的秩序感是天人合一的自然發展結果。如果寶貝經常感受的是井然有序的家庭環境,和和睦睦的人際氛圍,整潔規則的周邊小區,那么寶貝就容易形成追求文明、規則的美好心理。所以,從寶貝出生以后,父母就要為他留下整潔、規則、文明的第一印象,為他的心靈鋪上一層最佳底色。

  2、在寶貝產生秩序感的第一時間培養他的規則意識

  秩序感一旦形成,就讓人產生身心愉悅的美感。父母要在寶貝產生秩序感的第一時間培養一系列良好行為習慣,幫助形成良好的自我形象。例如,進門就換拖鞋,上床上沙發要脫鞋,吃飯要端坐在自己的位子上不搖不晃,每個玩具放在固定的“家”里,紙屑垃圾放在垃圾箱里……第一時間的教育只是一兩句話就奏效,否則寶貝很快會接納了雜亂無章的“秩序”,那時費九牛二虎之力也未必有好的教育效果。

  

分享到:

av福利导福航大全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