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萌又奇怪 寶寶是蜷腿“小青蛙”
編輯:yueer 出處: 媽媽網
【媽媽網特稿】即便躺在那兒一動不動睡大覺,新生兒也能吸引住新媽媽的全部注意力,觀察細致的新手爸媽一定都發現了,新生寶寶的一雙小腿彎曲著,仰面躺著真是像極了“小青蛙”,為什么寶寶出生后小腿是彎曲的呢?新手爸媽需要弄直寶寶的雙腿嗎?本期《為娘虐心事》關注新生兒的“青蛙腿”。

  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是比較常見的先天性畸形之一,男女孩比例為1比4,在寶寶出生時就已形成。主要原因是母親在懷孕2~3個月時,因孕媽媽的感冒、發燒或其他疾病導致胎兒生長停頓了一下,關節未正常發育,就出現了脫位。年輕的爸爸媽媽必須注意檢查一下,并及時治療,否則小寶寶長大后腿部不能受力,走路時就會感覺酸痛難忍。

  當你發現寶寶的臀紋不對稱;寶寶不太愿意做要把兩腿分開才能做的事情;給寶寶換尿布時,聽到關節有響彈聲 到了學步期,寶寶卻不太愛走路,寶寶走路時,老是一只腳疊在另一只腳上,寶寶走路時,一搖一擺像只小鴨子;寶寶的兩下肢不等長,根據寶寶的月齡,如果有1~2項情況發生在自己寶寶的身上,就要考慮他是不是髖關節脫位了,爸媽千萬不要掉以輕心。


斷寶寶是否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方法

  判斷寶寶是否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有一個簡單的方法:讓寶寶躺著,將她的雙髖朝兩邊展開(膝蓋呈直角,大腿與身體垂直)。如果寶寶的雙腿硬硬的,不能展開,基本可肯定是此病;如果寶寶兩條大腿的條紋不對稱、腿有長短,也往往是此病。但由于有些輕度脫位、半脫位的很難靠手法檢查確診,而且寶寶腿上脂肪多、腿的長短也較難明確。因此,6個月以下的嬰兒可做超聲波檢查確診。要注意的是,由于6個月以內的嬰兒骨骼未鈣化、骨化中心尚未出現,拍X光片只有一片空白,因此不要讓寶寶白白遭受X光的傷害。10個月以上的寶寶可用X光確診。

  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的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非常重要。3~6個月的寶寶診斷明確后,可用專用吊帶固定,3個月后95%以上可治愈,這種治療方法不損傷關節、并發癥少。1歲左右、開始走路的寶寶,則需要先將脫位的關節整復,然后上3個月的蛙式石膏,再用蛙式支架固定9~12個月,才能恢復正常。2歲以上的孩子則要動手術、再上石膏。4~7歲的孩子必須通過手術才能痊愈。做同樣的手術,寶寶年齡越小,效果越好;年齡越大,手術創傷越大且效果越差。

分享到:

av福利导福航大全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