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網特稿】經歷了懷胎十月的神奇歷程,每個準媽都會面臨分娩的問題,往往會產生一些擔憂和恐懼的情緒,到底應該選擇怎樣的分娩方式,順產還是剖腹呢?怎么樣才能夠讓產程縮短一點?順產時的痛有沒有辦法緩解呢?很多這樣的問題,準媽媽都會感到疑惑,從而會感到越來越緊張。本期【媽媽會客廳】有幸邀請廣州市荔灣區婦幼保健院主任、廣東省首家母嬰俱樂部創始人耿秀榮主任,為準媽媽們解答孕產期的常見問題,科學地指導大家輕松度過孕產期,充滿自信地迎接新生命的降臨。
讓分娩回歸自然 理性選擇分娩方式
媽媽網:耿主任,您好,我們都知道目前國內最常見的分娩方式就是自然分娩和剖宮分娩,那么請問這兩種分娩方式各有哪些利和弊呢?
耿秀榮:首先說一下產婦的產道,產道是一個相對有菌的環境,自然分娩的寶寶需要經過母親的產道出來,而剖宮產的寶寶直接從母親的子宮里出來,相對自然分娩而言,剖宮產是一個絕對無菌的環境。自然分娩的寶寶經過產道時,接觸到有菌的環境,腸道就會產生益生菌。由于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寶寶腸道產生益生菌以后,腸道的微環境就得到了改善,腸道就會更健康,從而免疫力就會增強,今后生病的幾率也會更小。特別是一些過敏性的疾病,自然分娩的寶寶免疫力更強,患上這些疾病的機會就會大大減少。而剖腹產的孩子,由于沒有從這樣一個有菌的環境出來,他的腸道產生益生菌的時間就會比較慢,數量也會更少。我們用大樣本來調查,發現剖宮產的孩子患病的概率明顯的比自然分娩的孩子要高。
(耿秀榮主任教授孕期體操)
此外,自然分娩的寶寶出生的時候要經過7個分娩階段:銜接、下降、俯曲、內旋轉、仰伸、復位及外旋轉,胎兒娩出。分娩機轉的這幾個步驟不是截然分開的,下降貫穿于整個分娩過程中。胎兒在產道里一邊下降,一邊旋轉,一邊仰身……所有的這些連續的動作,都是為了讓他更好地適應狹窄的產道。寶寶把這些信息傳遞到大腦,大腦再發出一種信號,支配適應分娩時的各個階段。所以自然分娩的孩子感覺統合能力比較強,日后在各方面的適應能力也會更強。而剖宮產的孩子,一下子就從母親的子宮里拿出來了,沒有經過子宮的全方位擠壓,沒有得到感覺統合的訓練,日后更容易得感覺統合失調綜合癥。主要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學習能力低、定位不準確等,像畫線、拍皮球這些動作,都容易出現一些小障礙,必須要比別人花更多的時間去訓練。從這方面來說,剖宮產對孩子造成的影響是消極的。
對產婦而言,剖宮產人為地創造一個切口,出血自然比自然分娩要多,甚至有的媽媽還會出現傷口愈合問題,這些對媽媽的身體都會造成一定的影響。
現在全國都比較倡導人性化分娩方式,我們母嬰俱樂部的宗旨也是這樣,在課堂上,我們主要教孕婦分娩的體位轉換、分娩的減痛技巧、呼吸技巧等等,讓她們更有本領、更有資本去自然分娩。當然現在也有一種無痛分娩,通過藥物麻醉的方法,讓產婦在分娩過程中減少疼痛。但這畢竟是輔助分娩,麻醉藥對產婦和胎兒始終是有一定影響的,我們更倡導“讓分娩回歸自然”,這樣對母嬰的健康都不會構成傷害。
本文為媽媽網獨家原創,轉載請注明出處,并鏈接回www.wholehealthlight.com,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