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洋奶粉降價,靠反壟斷還不夠
中國奶粉市場價格“畸高”,表面上看是疑似某些企業在進行價格操縱,但究其根源還是因為之前國產奶粉質量問題頻發,客觀上推高了中國消費者追逐洋品牌的心態,進而形成一個不以成本定售價的畸形市場。要使畸形市場歸正,價格反壟斷調查只能治標,要除根還需依賴政府對奶粉業的徹底整頓與嚴格監管。為市場提供安全、價低、可信賴的國產奶粉,才能將洋奶粉拉下“價格神壇”。
中國人要有自己的放心奶
國產奶要自強 中國要有自己的放心奶!
國產奶粉,尤其是嬰幼兒奶粉迫切需要走出泥足深陷的信任危機,然而,路在何方呢?業內人士指出,奶粉市場不規范的行為易監管,但被洋奶粉“壟斷”的市場信心卻難打破,國產奶粉還需自強。盡管近年來洋奶粉曝出的質量問題也不少,但“媽媽們”既不愿放棄對高價洋奶粉的追捧,更不惜遠渡重洋代購,對營養食譜不同的風險和維權難選擇性“視而不見”。如何恢復媽媽們對國產奶粉的信心,顯得任重而道遠。
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副巡視員高伏表示,將爭取兩年時間培育形成10家年銷售收入超過20億元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知名品牌和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將行業集中度提高到70%以上。中商流通行業促進中心乳業研究員宋亮預計,未來至少有70%%的企業會被淘汰或兼并。
三聚氰胺事件給我們的一個深刻教訓就是,乳品企業如果做不到從奶牛飼料到銷售渠道的全產業鏈可控,其產品質量恐怕難言有根本保證。有鑒于此,產品質量追溯被提上日程,政府部門已經出臺相關政策,鼓勵推動國產嬰幼兒奶粉實現電子監管,實現產品追溯,國內的企業也在關注跟進產品追溯技術。
“但最重要的還是重建市場信心,讓消費者感受到國產奶粉是放心的。”王丁棉認為,奶源建設等基礎建設方面還應該進一步下功夫,才能從源頭上保證質量。在渠道建設方面,曹明是還建議,可以考慮建立全國的食品安全信息網絡,有資質的企業信息登記在該網絡上,消費者可以隨時查詢企業產品信息,并能隨時實現產品追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