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廣東市場是全國最早推行“價費分離”機制的城市,2005年開始,廣東商家已全面推行千足金首飾價格與工費分離標價的方法;比如當日商場某品牌的千足金價格318元每克,但其各類首飾的價格工費差異可能達到上百元。
顧客質疑:“價”都是企業主觀定價
不過,記者采訪了廣百、天河城的一些顧客,多數人都認為:對比香港、北京的價格,廣州的千足金首飾一向價格過高。家住海珠區的王阿姨說:“協約”也罷,“準則”也罷,都是有利于商家多賺錢的,并沒有站在顧客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記者從諸多業內人士處了解到,所謂的“價費分離”制度,對于杜絕定價貓膩、打破壟斷協約并不是太有效。對“工費”有差異,多數市民是可以理解的。但聽上去光明正大的“價”,實際貓膩眾多,是企業的主觀定價,既不是上海黃金交易所的現貨黃金價格,也不是國際黃金期貨的實時價格。上海金交所上周五收市現貨九九金報價不到260元每克,廣州千足金的“價”多在300元之上,并無一一對應的關系。
業內觀點
價格戰或不可免
此次老鳳祥等品牌被查事件后,預計內地黃金首飾的價格將普遍下跌,“價格戰”無疑愈演愈烈,無論是北京、上海還是廣東,所謂的“自律”協議或準則,對于業內經營者的定價約束力都將降低。部分小商家早就樂于以低廉價格吸引顧客;而大品牌為了“避嫌”,也會主動降價,他們資金實力雄厚,本來也有打價格戰的能力。
中央財經大學商學院的營銷學專家傅曉霞教授預期:就黃金首飾行業來看,2013~2014年,必然是行業洗牌的一年,“價格戰”只是促使其完成洗牌的一個形式。到了2014年底,一些實力弱、服務差的企業勢必被清理出局。
對普通老百姓來說,此次“老鳳祥”事件產品的正面影響力較多,可以享受“降價風”。但在“價格戰”過程中,零售商很可能放松對于質量的監督;購買金首飾時更應謹慎挑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