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點:《中小學生守則》不接地氣

編輯:yanjiaxin

  國外的學生守則基本上沒有尊敬師長、珍愛生命、熱愛祖國之類的宏大命題,幾乎全都是“上學放學時走規定的路線,靠右行,不要繞道和買零食”;“遇地震、火災等緊急情況時不驚慌,按老師指示迅速行動”等具體可操作的規范。

  據《京華時報(微博)》報道,教育部基礎教育一司司長王定華近日在北京酒仙橋第一中學考察時披露,被專家和家長批判可操作性不強的《中小學生守則》已經啟動修訂,空洞內容將刪除。

  雖然教育部基礎教育一司的這位司長并沒有明確指出哪些內容是空洞的,哪些將被刪除,但是我們還是從他的表態發言中得到一些最基礎的信息,即現行的《中小學生守則》里有些內容是比較空洞,是大而無當,是應該被刪除的。

  其實對于《中小學生守則》這樣的學生守則,相信每個經過九年義務教育的人都不陌生。它曾經是我們在進入小學和中學之后班主任老師帶領著必讀的規則條例,只是這么多年過去了,如果再找一些成年人問問當年的守則內容是什么,恐怕沒有幾個人能回答出一兩條。為什么記不住,其實這和現在的《中小學生守則》不接地氣、格局太宏大、不適合中小學生的心理年齡有密切關系。

  再次找出現行的《中小學生守則》,隨便挑選出其中的幾條來審視:比如“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中國共產黨”,再比如“珍愛生命,注意安全,孝敬父母”等,當然這些準則是一些基本準則,但是我們也可能會發現,其實這些基本的準則從頭到尾都是我們平時作為一個社會公民應該遵守的“底線性”的準則,而作為七八歲最多十幾歲的孩子,對于這些宏大的準則和高遠的描述是沒有多少切身體會和感受的,他們可能更容易接受的是如何在過馬路的時候不闖紅燈、如何在遇到壞人的時候要大聲呼救等具體的可操作的規范,因為對于十來歲的孩子來說,價值引導往往是要靠具體的行為示范來作用的,而非簡單的直接的價值觀或者觀念的灌輸,前一段時間網上有一個中外小學生守則對照的帖子很火,很多網友對照中外小學生守則發現,國外的學生守則似乎基本上沒有尊敬師長、珍愛生命、熱愛祖國之類的宏大命題,幾乎全都是“上學放學時走規定的路線,靠右行,不要繞道和買零食”;“遇地震、火災等緊急情況時不驚慌,按老師指示迅速行動”等具體的可以有操作依據的規范。

分享到:

av福利导福航大全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