霾天連續:持續6天霾過程是過去3倍
綠皮書稱,中東部地區連續3天以上霾過程站次數在20世紀雖然略有增加,但總體變化不大,但進入21世紀后,連續霾過程站次數增加顯著。
數據顯示,持續3天以上的霾過程站次,2001年至2012年的監測平均值,均為1961年至2000年監測平均值的兩倍以上,其中,持續6天霾的過程,監測數據是對比數據的3.1倍。
中東部局地霧霾超過百天
在剛剛過去的10月,中東部霧霾呈現高發態勢。今年以來,全國平均霧霾日數為4.7天,較常年同期(2.4天)偏多2.3天,是52年(1961年-2013年)以來最多的一年。其中,黑龍江、遼寧、河北、山東、山西、河南、安徽、湖南、湖北、浙江、江蘇、重慶、天津均為歷史同期最多。
東增西減:中東部局地霧霾超過百天
從空間分布看,霧霾日數變化呈東增西減趨勢。東北、西北和西南大部地區霧霾日數每年減少0—0.5天,除新疆北部外,西部地區年霧霾日數基本都在5天以下;華北、長江中下游和華南地區呈增加趨勢,其中珠三角地區和長三角地區增加最快,廣東深圳和江蘇南京平均每年增加4.1天和3.9天。中東部大部地區年霧霾日數為25天至100天,局部地區超過100天。
綠皮書選取了中東部6個典型大城市(北京、石家莊、鄭州、南京、杭州、廣州)和附近的6個小城鎮(遵化、饒陽、西華、高郵、慈溪、增城),對比分析年霾日數變化可以看出,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前,大城市和小城鎮年霾日數差別不大,但自20世紀70年代末期以來,大城市霾日數明顯較小城鎮偏多,大部分年份偏多超過5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