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聲音】
@紅網:我們學習英語無非是希望更方便地與英語國家交流,吸收發達國家的先進理念,促進與發達國家之間的貿易往來,最終實現“洋為中用、富國強民”。但是如此強調英語在教育中的地位,甚至在高考中與語文、數學并重成為學生們進入更高層次學習的門檻,或多或少會給孩子一種崇洋媚外的誤導,無法樹立正確的國家意識和民族意識。在這樣的背景下,即使中國的學子們個個學有所成,卻一心想著出國,甚至移民。如此享受著中國的資源,促進著外國的發展,花著自己的錢幫別人養孩子,我們大力投資教育的意義何在?
@重慶媒體從業者龍敏飛:外語退出統一高考不是我們學習和借鑒西方文化的步子變小,而是一種“以退為進”的舉措。所謂“以退為進”,便是外語從考試中退出,但卻要從現實中前進—讓外語學習變得更加多元化,或以愛好輔助、或因工作需要、或為追求夢想,等等。當外語學習不再是為了考試,而有著現實價值,這樣的外語學習,才更能彰顯工具理性。
【支持聲音】
@勍勍0:只說個人經歷。學英語十五年,到現在做外貿,不好意思,用的平臺是漢語版的,而且配翻譯軟件,所以到現在為止我還是無法和老外對口語?;蛟S是我自己的語言天賦很差吧。不過去年我自學馬來語,現在已經可以完成基本對話了。英語比馬來語復雜一點,這個是肯定的,不過說句自己的感覺,我現在重新學習英語,會覺得很惡心,應該是一種逆反心理的慣性吧?,F在用英語,只能看看文章,說真的,就高一的水平。哎,我高考理綜270,數學140,英語90,報大學的時候,被老師忽悠去了名牌大學,因為分數差點,就稀里糊涂的服從調配,上了個P專業,現在什么都不是,是我自找的吧。我誰都不怪,不過我子女,今后我不會強迫他們學個屁英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