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村:5歲以下兒童生長遲緩率已達12%

編輯:anshanshan | 出處: 國際在線

  營養過剩則是“吃多了”,吃出毛病來了。據衛生部門監測統計,按照中國成人超重與肥胖判定標準,2010年我國18歲及以上居民超重率為30.6%,肥胖率12.0%,城市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均高于農村;全國有2.6億人口被確診為慢性病患者,約占總人口的19%。

  專家表示,在營養過剩的人群中還有“營養不足”的問題,例如營養不平衡或者缺乏維生素及人體必需的礦物質,同時又存在其他營養成分過度攝入,要警惕這種“隱性饑餓”。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副所長馬冠生介紹說,我國居民維生素A、維生素B2和鈣的攝入量普遍不足;能量過剩、體重超重在城市人群中日漸突出;缺鐵性貧血廣泛存在。他說,我國營養性疾病主要關注5歲以下兒童生長遲緩率和全人群貧血率兩個指標。近年來,我國5歲以下兒童營養不良患病率明顯下降,2000年—2010年,城市兒童生長遲緩率維持在5%以內,但2010年農村5歲以下兒童生長遲緩率仍高達12.1%。

  重點地區重點人群需營養干預

  《綱要》的一大亮點是明確了到2020年食物與營養發展目標,從食物生產、食品加工業發展、食物消費、營養素攝入、營養性疾病控制等5個方面,細化了21個具體的、可考核的指標。如全國糧食產量穩定在5.5億噸以上、人均每日攝入能量2200—2300千卡、全人群貧血率控制在10%以下等,這些目標能順利實現嗎?

  張輝表示,確保食物生產量目標的順利實現,關鍵是落實好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加快發展現代農業,著力提升綜合生產能力,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其他食物供給有保障。

  為了保證《綱要》的順利實施,我國確立了“三個三”的發展重點,優先發展優質食用農產品、方便營養加工食品、奶類與大豆食品;優先關注“三個重點區域”:貧困地區、農村地區、流動人群集中及新型城鎮化地區;優先改善“三類重點人群”:孕產婦與嬰幼兒、兒童青少年、老年人。

  針對貧困地區營養不足的現狀,國家食物與營養咨詢委員辦公室主任孫君茂建議,要把穩定解決扶貧對象溫飽、盡快實現脫貧致富作為首要任務,采取扶持與開發相結合的方式,動員社會各界參與扶貧,創新食物營養改善方式,如保障人均基本口糧田,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合理開發利用當地食物資源,采取營養干預措施,以提高其食物消費水平,穩定實現扶貧對象不愁吃、不愁穿。

  控制體重、預防肥胖的首要措施,就是要把這類人群作為重點,使之有效地節制飲食、合理調整膳食結構。通過平衡膳食,從根本上調節其能量及營養物質的攝入水平,同時加強身體運動,把過多的食物消費及體重降下來,才能真正實現營養與健康相互促進的預期目標。

分享到:

av福利导福航大全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