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信息哪去了?公開透明化目前還是夢
編輯:Tity 出處: 媽媽網
早前,在全國推行的“小升初”新政在網上引起眾多家長的反響。與此同時,密切關注“小升初”教育信息成為家長每天的功課。然而,據調查結果顯示,目前北京市幾乎沒有政府網站公開“小升初”錄取結果,這意味著什么?就近入學又成泡沫?

  【媽媽網特稿】早前,在全國推行的“小升初”新政在網上引起眾多家長的反響。為了讓孩子能就讀一所好學校,家長們可謂是帶著娃“削尖了頭”往里擠。與此同時,密切關注“小升初”教育信息成為家長每天的功課。教育信息公開是保證“小升初”入學階段公平、公正的基礎。然而,據調查結果顯示,目前北京市幾乎沒有政府網站公開“小升初”錄取結果,18所重點小學網站均未公開學區劃片范圍,也未公示推優名單或特長名單。

  不僅如此,多個區縣的“小升初”熱線電話多次撥打無人接聽。這意味著什么?就近入學又成泡沫?又是尋老百姓開心?對此,一起聽聽各界的聲音。

  【專家聲音】

  媒體記者:教育部要求19個大城市到2015年,100%的小學劃片就近入學;90%以上的初中實現劃片入學。您覺得到北京市明年是否能實現這個目標?

  專家:根據北京市教委的說法,小學100%劃片入學早已實現,是不是還有些學校還在同時采用考試選拔的方式,我們說不太清。但是市、區教委的有關人士都承認初中要做到90%劃片入學難度非常之大。北京小升初擇校問題突出的主要在四個城區,就是東城、西城、海淀、朝陽。據2011年21世紀教育研究院的調查,四城區小升初劃片入學的比例不到50%。

  媒體記者:北京市小升初成為群眾嚴重不滿的社會問題,許多問題屢禁不止,愈演愈烈,究竟原因何在?

  專家:造成北京市小升初問題的原因,是在90年代末,少數名牌學校沒有執行教育部關于重點高中必須與初中脫鉤的要求,保留了一批初中“牛?!?。它們為了自身的既得利益,在小學階段實行奧數培訓、收取高昂的擇校費等違背《義務教育法》的做法,提前“掐尖”獲取“優質”生源。那些已經與初中脫鉤的高中感到吃虧了,紛紛恢復初中,從而形成了一批初中階段的重點學校。這一情況在全國各大城市是絕無僅有的,使得初中學校的均衡發展格外困難。

  由于政府監管乏力和不作為,致使小升初亂象叢生,最終形成五花八門的招生渠道,包括坑班“點招”、推優、特長生、共建生、條子生等十余種,學生和家庭壓力巨大,被迫加入“拼爹”、“拼錢”、“拼命”的殘酷競爭。 因而,北京市能否真正解決這個問題,挑戰在于能不能將這些重點學校“關進制度的籠子”,取消它們超越《義務教育法》的各種特權,將它們納入與普通學校一視同仁的管理和招生軌道。

  媒體記者:這一輪小升初治理的前景如何,北京市的家長似乎已經疲了,心灰意冷,不太抱有信心,您怎么看這一問題?

  專家:的確,北京市的小升初治理,刮風打雷許多次,最后都是故態復萌,亂象不止。這次會不一樣嗎?大家心里都有一個很大的問號。

  我認為,這次與以往的不同,一個是力度特大,有明確的比例和清晰的時間表,不是過去那樣籠統和原則的要求。更重要的是這次是在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后,是在深化改革和大力整頓吏治、反腐敗、端正作風的背景下進行的。過去北京市拒不改變、難以改變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強調要“為中央服務”,中央部委、大型國企都要求享受優質教育資源,北京市能頂得住嗎?現在可以重新認識這一問題。既然三公經費、辦公室標準等等都可以改,子女上學的特權真的堅不可破嗎?當然,這也需要中央部委、大型國企等的支持和配套改革。應當將取消共建生納入國家機關整頓和改變作風的議題。

  另外,北京市這一矛盾的說法和態度也有問題。如果真正依法行政,依法辦學,義務教育階段沒有那些特權學校,大領導如何擇校?我們上麥當勞、星巴克需要找關系、托人、寫條子嗎?所以,嚴格貫徹《義務教育法》,實質性地縮小學校差距,北京市還是大有可為的。

分享到:

av福利导福航大全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