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棄嬰不斷被送來
實在難以支撐
一邊是為了保護棄嬰,一邊外地棄嬰不斷被送來。隨著棄嬰島的建成使用,新的尷尬問題似乎也不斷被擺上桌面。南師大社會發展學院教授吳亦明表示,棄嬰島的設置者,此前就應該可以預見棄嬰量驟然變多的情況。針對這一問題,需再次回到棄嬰島的設置初衷上。
“如果是為了棄嬰利益最大化,我們需要采取的措施是多方面的?!眳且嗝髡J為,針對這一問題,光靠福利院一個單位來承擔壓力,顯然難以支撐。從更廣泛的層面上來說,政府部門和社會都應出更多的力。比如,有關兒童大病保障制度的建設,就應是有關部門在制度設計層面必須考慮的課題;而有關這種棄嬰島的模式,我們還應出臺怎樣的后續政策。從社會大眾角度來說,也應為之提供各方面的幫助和支持。
建議
監護人主動承擔哺育責任民政部門建更多的棄嬰島鼓勵社會機構建棄嬰島
監護人主動承擔哺育責任
據了解,民政部門建棄嬰島,幫助對象是那些沒有監護人的孩子。但面臨的尷尬是,丟在棄嬰島的不少孩子都是有監護人的,只是家長主動放棄了監護的責任。業內人士指出,棄嬰是否有監護人?界限太模糊。如果丟在馬路邊找不到家長的孩子就算沒監護人,屬于接收對象,那么就會有家長鉆空子,趁人不備,丟棄孩子,讓原來有監護人的孩子變身為無監護人的孩子。
業內人士呼吁,作為孩子家長,應該承擔起為人父為人母的職責,盡全力給孩子治病,把孩子養育長大。不能因為有了棄嬰島,就把孩子當作包袱,一丟了之。
民政部門建更多的棄嬰島
目前棄嬰島數量不多,規模也不算大,但剛出現就接收到不少嬰兒,表明它的出現順應了社會的需求。建棄嬰島需要投入人財物,業內人士指出,政府財政應加大這方面投入,有條件的地方都應該建棄嬰島,并適度擴大規模,讓更多先天不足的孩子有個健康成長的環境,幫助那些弱勢家庭走出困境。
鼓勵社會機構建棄嬰島
現在國內出現的棄嬰島都是由民政部門出資建立的,業內人士建議,發動、鼓勵社會機構和民間組織加入到棄嬰島建設隊伍中來。比如,南京有兩個愛心媽媽群,成員包括1000多名年輕媽媽,資助關愛對象就鎖定為家長無力治療的患病兒童,建議政府部門出臺相關優惠政策,引導、集中民間的愛心力量,幫助更多的貧困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