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分析
1/5患睡眠障礙的老人患病
因帶孩子壓力所致
作為研究老年睡眠問題的專家,趙明學經常會抽空去社區,給老年人開設相關知識的科普講座。
“來聽講座的老人很多,但我發現有2/3的老人是抱著或是領著孩子來的。而他們在聽完我講的一些門診小案例之后,都很有感觸,不少人表示自己的處境就是如此?!壁w主任說。
正是因為意識到了老年人在給年輕人管孩子的時候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所以他專門在老年睡眠障礙門診中做了統計,發現這批人竟占到了門診病患的1/5。
其實,在趙主任看來,只要大家平時注意相處中的一些小細節,完全可以將這些所謂的心理壓力大大減少,甚至完全消除。
從年輕人的角度來說,女婿應該多花點時間在丈母娘身上,兒媳婦應該多花點時間在婆婆身上,除了禮物之外,多相處溝通,多說點對方愛聽的話,彼此的隔閡肯定可以逐漸減少。
而站在老人的角度,要理解年輕人在外工作壓力很大,有時候順口說的一句話,肯定不是針對你的,千萬別去多想。
另外,在孩子的教育方面,老人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年輕人別去插嘴,年輕人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老人也別去干涉,自然可以減少矛盾沖突的發生。要是條件允許的話,盡量請兩位老人一起來帶孩子,讓他們彼此有個伴。
年輕父母應在帶孩子中學習成長
祖輩不要主動去擔當教養責任
現階段生育的主力軍是80后,而他們的父母以50后為主,不論是在生活方式,還是在教養方式上,兩代人都有非常大的差別,想要讓這兩代人非常一致,很難。
杭州市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研究員傅立群覺得:“在帶孩子這個過程中,父母是主要方,祖輩只能是輔助。所以即使工作再忙,也不能把小孩全部交給祖輩,祖輩也不要主動去擔當起這份主要責任?!?/p>
而在這一大原則的基礎上,年輕人要尊重老人在帶孩子中的經驗,老人也應該學著接受年輕人的教養新方式,必要時可以開個家庭會議,通過充分的溝通來達到一個共識。
在更具體的做法上,浙江省家庭教育學會副會長朱棣云有三點建議。
一是平常家里要有分工,雙休日和平常晚上回家時,年輕人要主動做家務和帶小孩等,讓老人有休息的時間。
二是老人的心理壓力主要來自于怕小孩出意外。帶孩子出去,本就該放手讓他們去玩,但老人帶小孩出門的時候,往往都是緊緊牽著小手。所以,這種事情最好由年輕的父母來做,萬一孩子有點磕磕碰碰,年輕人一定要體諒老人的心理負擔,孩子稍微有點擦碰沒有關系。
三是80后是第一代獨生子女,從小到大已經習慣了父母的包辦,可能很少會想到父母在幫忙帶孩子時,沒辦法參加自己喜歡的活動,而且還得忍受長時間的兩地分居,作出了很大犧牲。年輕人需要更多參與到帶孩子的過程中,并在其中學習成長,從而也就更能體諒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