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央視“3·15”晚會上,卡樂比麥片等食品被指部分產自日本核污染地區,名列禁止進口名單。隨后引發輿論熱潮,國內各大電商平臺火速發布公告,立即下架相關產品??缇畴娚淘僖淮伪煌葡蝻L口浪尖。
根據央視報道,很多食品的產地只標注來自日本,但實際上是來自核污染地區。而國家早已禁止了對日本核污染地區的食品進口。
那么這些產品如何進入中國的?經央視調查,在深圳海豚跨境科技有限公司向執法人員提供的材料上顯示,該產品是從日本的大阪直接運到天津港,報關單上并沒有顯示出跟核污染產地有關的信息。
“國內盲目信任進口食品”
“來路不明”的進口產品并沒有引起消費者警覺,相反,卻憑借這種“小眾”和神秘吸引了更多消費者的關注。電商平臺上還有很多因一身“洋”皮而備受追捧的產品。
以洋奶粉的火爆為例,隨著“全面二孩”紛至沓來,嬰兒奶粉的討論又熱了起來,談價格漲跌,論市場起伏,媽媽們最關心的莫過于質量好壞。許多媽媽都喜歡給寶寶喝進口奶粉、吃進口輔食,
“口味清淡、不上火”“三罐立減價,每罐能省4塊錢”“新客買一送一(800g同款奶粉)” “新客專享,領券立減現金”……一家購物網站上,記者搜索“進口嬰兒奶粉”關鍵詞,看到各電商推出各式各樣的優惠政策,吸引消費者選購。
記者注意到,銷量相對較好的店鋪,其頁面顯示的每月成交量達2000多件。
“還是進口奶粉質量更有保障吧,也給孩子喝過國產奶粉,但后經朋友介紹,就開始給孩子喝進口品牌的奶粉?!崩钆渴俏荒贻p的媽媽,平日給孩子吃什么、用什么,都是從朋友的經驗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