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嘉賓演講

  在走訪的基礎上我們形成了一些初步設想。第一步從教指委的角度來講關于大學要不要設立本科專業來培養早發人才。我們在中華職業分類大典中發現蔡老師已經提出了嬰幼兒發展引導員這一職業名稱,后續進一步的內容還有待豐富。這一職業屬于職業大典中的第四大類“社會生產服務和生活服務人員”,主要針對高職高專的教育。我們研究之后提出,基于社會的需求這個專業本科教育也是需要培養的。如果本科要設立這個專業,比如我們教育學教指委有幾個專業,中文專業培養語文老師,數學教育是培養數學老師,早發專業是培養哪個職業的出口,我們現在初步設想是培養嬰幼兒發展引導師或者是兒早保教師。這個專業有兩個知識模塊必不可少,一個是保育一個是教育。這樣,在高校相關條件成熟的情況下,如果申請設立這個早發專業是可以的。

  兒童保教的核心能力該怎么界定?PPT圖中,左邊是美國的標準,右邊是英國的,中間是蔡老師做的嬰幼兒發展引導員,底下這個是我們國家的幼兒教師標準。我們對比這四個標準之后,覺得有一些可以融合的地方,也有一些不一樣的地方。我們現在對早發專業人員核心的專業化能力架構包括這樣六個維度。第一個是兒童發展知識,這個模塊是基礎。第二是保健與養育,我們衛健委那個口是特別重要的一個口。第三是兒童早期教育教學,和我們剛才說的那幾個故事、繪本、玩具都在這塊。第四是兒童早期發展的評估。第五是一定要明白兒童福利、安全與風險等。最后就是作為兒童早發教師的專業綜合素養包括職業道德。

  做了六個模塊之后,我們把模塊知識進行細化,可以發現細化標準和各國標準的具體內容都能夠有所對應。以兒童早期發展的專門知識為例,這一維度的細化標準,分別能夠與英國標準相關內容的第五條(以B5表示)、美國標準的第一條(以U1表示)等等對應。以此類推,我們對六個模塊的知識分別做了對照,具體內容這里就不再說了。

  我們剛才說了核心的知識與能力,那么這些知識和能力該怎么去培養?培養和銜接體系是什么樣子的?這批人既可以來自社會上有愛、做媽媽女性,也可以來自高校培養的學生,還可以來自已經工作的群體。我們可以做這樣的銜接,對于本科來講其實我們關注的是高級這部分。同時向上可以延到專家部分,向下可以延到中級和初級,初級是中專畢業就可以進入,并至少應該有半年的行業經驗,是非常初級的保教員。中級保教員是大專畢業,具有相關的經驗包括實踐的基礎。課程體系有四部分,包括相對容易一些的基礎課程,還有進階課程、強化課程和研究類課程,分別有不同的實踐經驗要求。本科集中在第三階這部分??傊?,有不同學歷層次、不同實踐經驗的人可以進入到這個體系中獲得得不同的資歷資格,這是培養和銜接的體系。

  目前,我們在清華的教指委秘書處,借助于衛健委的委托課題,正在編寫專業化人才標準體系的相關文本。同時,我們已經找到了幼兒師范等高校試點單位,嘗試這套課程體系怎么可以落實下去。我們課題組已經完成了六方面課程的PPT的課件,到明年年初整個Word課件文本可以出來。在這個能力框架下,認證跟銜接體系和整個大的環境都有關系。所以說多元融合是一個非常好的話題,無論是認證銜接體系和大的政策環境都是需要多元體系的支持的。

  此外,為了做這個研究,提供給衛健委相關標準,我們還希望這一教師的培訓體系是有用的,為此我們還采集數據進行專題研究。一個是我們自己初建了兩個點,一個在中關村國防科技園,另外一個在經濟水平相對較低的在涿州。試點項目用我們的教師培訓課程和體系做定制教師干預,并搜集相關數據,這是試點班和對比班的準實驗研究。推廣研究就是計劃在雄安新區啟動養育未來這個計劃。在跟蔡老師溝通、當地家訪和教師訪談基礎上,我們進行專業的師資培訓,在教師質量上進行干預,這是新的2.0的模式。希望這個自然實驗的研究能夠為項目發展提供參考、錦上添花。

  感謝組委會給我提供機會分享教指委的相關工作,期待更好的結果,謝謝。

分享到:

av福利导福航大全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