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飲食習慣往往以植物性食物為主,大米、烙餅、饅頭中蛋白質含量和質量都不盡如人意,那孩子們的蛋白質攝入情況如何呢?
2015年,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團隊對包括北京、沈陽、鄭州、成都在內的全國7個省會城市學齡兒童蛋白質攝入情況進行了調查3。結果顯示,孩子們蛋白質攝入不足發生率約30%;其中11 -12歲的孩子,蛋白質攝入不足發生率高達48. 0%。
也就是說,省會城市面臨小升初壓力的孩子們,居然有接近一半的孩子蛋白質攝入量不夠。調查還發現,蛋白質在孩子們三餐中分配不平衡,早餐攝入蛋白質最少,平均不到全天的25%。
專家認為,早餐低蛋白質攝入和學齡兒童上午高強度的學習任務不匹配,可能影響孩子學習狀態3。
農村孩子蛋白質攝入情況又如何呢?
2015年,山東大學的團隊調查了山東地區農村學齡前孩子的營養狀況。調查發現,各年齡組孩子奶及奶制品類和大豆類的攝入量不足,魚蝦類消費率最低,約35.9%的調查兒童蛋白質攝入量不足推薦攝入量的80% 3。
如果把視線從省會城市放眼到全國,情況就更嚴重了7。2009年中國居民健康與營養調查數據顯示,6-10歲組孩子,蛋白質攝入量達到 RNI (膳食營養素推薦攝入量)的比例僅為19. 0%; 11 -13歲組蛋白質達到RNI的比例為19. 4%。
本身的飲食結構缺陷,加上不良生活習慣(零食、不吃早飯、用外賣對付等),讓蛋白質攝入不足的情況,在國人中(不僅僅是孩子)顯得非常普遍。
以下是中國營養學會發布的兒童蛋白質推薦攝入量的表,推薦收藏哦。爸媽可以對照,看看寶寶每日從食物中攝入的蛋白質,是否能滿足其需求。
0-0.5 | 0.5-2 | 3-5 | 5-6 | 7-8 | 8-9 | 9-10 | 10-11 |
9g | 20-25g | 30g | 30-35g | 40g | 40-45g | 45-50g | 50-60g |
要想蛋白好,質量最重要
兒童飲食中,即要預防蛋白質缺乏導致營養不良,也要避免蛋白質過量長成小胖墩,實現這種平衡的一個重要支點,就是蛋白質的質和量1,即在保證蛋白質的攝入量達標的前提下,擇優選擇完全蛋白。
優質蛋白質怎么選?
動物蛋白:乳清蛋白是一種易消化、高營養、特別適合嬰幼兒生長的蛋白質,含豐富必需氨基酸5,在母乳中含量最高,牛奶中含量遠低于母乳。因此嬰幼兒配方乳粉都會添加乳清蛋白以模擬母乳。
植物蛋白:大豆及其制品中必需氨基酸的組成和比例與動物蛋白相似,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和磷脂,不含膽固醇,并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和其他有益于健康的植物化學物質,是理想的蛋白質來源。
北京大學團隊在調查了7城市兒童蛋白質攝入情況后,提出建議:“在學齡兒童營養指導工作中,應鼓勵豆類及其制品的攝入,適當減少畜肉類的攝入,從而優化蛋白質的膳食結構”3。特別是提純后的大豆分離蛋白,蛋白質含量高達90%以上,必需氨基酸含量約38.5%,接近于乳清蛋白(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