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癌前篩查

【導讀】宮頸癌篩查是預防宮頸癌的有效手段。宮頸癌篩查可疑通過子宮頸細胞學檢查、高危型HPV DNA檢測、陰道鏡檢查、子宮頸活組織檢查等方法提前診斷。一旦確診,患者需及早采取合適的方法進行治療。

早期病例的診斷應采用子宮頸細胞學檢查或高危型HPV DNA檢測、陰道鏡檢查、子宮頸活組織檢查的“三階梯”程序,確診依據為組織學診斷。

1、子宮頸細胞學檢查

是早期子宮頸癌篩查的基本方法,也是診斷的必需步驟,相對于高危HPV檢測,細胞學檢查特異性高,但敏感性較低。篩查應在性生活開始3年后開始,或21歲以后開始,并定期復查。

2、高危型HPV DNA檢測

相對于細胞學檢查其敏感性較高,特異性較低??膳c細胞學檢查聯合應用于子宮頸癌篩查。也可用于細胞學檢查異常的分流,當細胞學為意義未明的不典型鱗狀細胞(ASCUS)時進行高危HPV DNA檢測,陽性者行陰道鏡檢查,陰性者12個月后行細胞學檢查。

3、陰道鏡檢查

若細胞學檢查為不典型鱗狀細胞(ASCUS)并高危HPV DNA檢測陽性,或低度鱗狀上皮內病變及以上者,應作陰道鏡檢查。

4、子宮頸活組織檢查

任何肉眼可見病灶,均應作單點或多點活檢。若需要了解子宮頸管的病變情況,應行子宮頸管內膜刮取術。

1、積極參加宮頸篩查。

已有性生活的女性定期進行婦科檢查,在醫生的指導下應用有效的篩查手段,完全有可能早期發現宮頸病變。

2、進行病理檢查確診。

當醫生懷疑宮頸有病變,且細胞學檢查有異常時,需在直視下或陰道鏡下用活檢鉗對宮頸病灶進行咬取活檢,可取一點或多點組織進行病理學檢查。病理組織學診斷是確診宮頸癌的標準。

3、熟悉宮頸癌早期征兆。

接觸性陰道出血、不規則陰道流血、絕經后陰道流血、月經淋漓不凈、白帶增多伴異味等都可能是宮頸癌的早期征兆,一旦出現此類癥狀應盡快到醫院就診,接受婦檢、細胞學、陰道鏡、宮頸活檢等相關檢查。

4、不可對“宮頸炎”掉以輕心 。

宮頸炎是是女性的常見病。患者常有陰道分泌物增多伴異味、陰道外陰搔癢等,一些患者還會出現同房后、婦檢后少量接觸性陰道流血。出現上述癥狀就診時,如從未進行過宮頸篩查或已超過再次篩查時間,應先做宮頸細胞學檢查、HPV檢測等排除宮頸癌或癌前病變后,才能考慮為宮頸炎。否則容易錯過早期診斷宮頸癌的機會。

5、妊娠期間不要拒絕宮頸檢查。

妊娠期婦女合并宮頸癌或癌前病變的情況也時有發生,患者或醫生往往會把妊娠期陰道流血都歸結為先兆流產、流產或前置胎盤等原因,并擔心行陰道窺器檢查對妊娠造成不良影響,而未對妊娠期出現陰道流血者進行必要的檢查,以致延誤診斷。

婦科專家介紹還說,如果連續三年檢查,如無病變者,第四年起,可以改為每三年檢查一次;長期堅持做宮頸細胞學檢查的婦女,65歲時可以停止做子宮頸癌預防檢查。

宮頸癌篩查前要做哪些準備?

1、檢查當日清晨排空大便,檢查前10分鐘排空小便。

2、若是正在進行婦科陰道上藥治療的婦女應至少停藥2天再接受檢查。

3、避開月經期,如有陰道不規則出血,尤其是盡經后出血,必須進行檢查的,要告訴醫生情況,醫生嚴格消毒后可以進行檢查。

4、進行宮頸脫落細胞學檢查前48小時,不要有性生活,避免陰道沖洗,否則不能真實反映宮頸的情況。

5、若沒有過性行為的女士原則上無需做宮頸癌篩查,不做婦科內診,若因他因素必須要做,須請提前告知醫生。

6、檢查時一定要放松心情、以平常心對待,因緊張感會讓陰道和宮頸的肌肉會收縮變小,這樣醫生取樣的時候就會變困難,而且受檢者也會有不適感。

主要依據子宮頸活組織病理檢查,與有臨床類似癥狀或體征的各種子宮頸病變鑒別。包括:

1、子宮頸良性病變:子宮頸柱狀上皮異位、子宮頸息肉、子宮頸子宮內膜異位癥和子宮頸結核性潰瘍等

2、子宮頸良性腫瘤:子宮頸黏膜下肌瘤、子宮頸管肌瘤、子宮頸乳頭瘤等

3、子宮頸惡性腫瘤:原發性惡性黑色素瘤、肉瘤及淋巴瘤、轉移性癌等。

近年來由于人乳頭狀瘤病毒(HPV)感染增多,使宮頸癌發病率明顯上升且趨于年輕化。最新研究表明,由于宮頸癌存在較長的、可逆轉的癌前病變期,早期發現及時治療后,宮頸癌患者五年治愈率已達90%,可知宮頸癌是一個可以預防和治愈的疾病。因此,宮頸癌的篩查和預防就有著重要的意義。

1.傳統的手工方法(巴氏涂片)由希臘醫生Papanicolaou(巴氏)發明,于20世紀40年代開始用于宮頸癌篩查。因其方法簡便,患者無痛苦,且成本較低,非常適合大范圍人群的普查,至今沿用了近半個世紀,有些地方仍然在使用。

方法:由婦產科醫生用一個軟木刮板,在宮頸處輕輕刮取采集脫落細胞,涂抹在載玻片上,經過染色處理后,由病理醫生在顯微鏡下觀察作出診斷。

缺點:假陰性率即誤診率較高。

2.CCT—計算機輔助閱片系統美國人研制了一種被稱為“腦神經網絡模擬系統”,用于掃描傳統的巴氏涂片,即CCT檢查。但統計研究表明,該系統初篩的敏感性反而低于有經驗的專業人員,所以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只批準它用于實驗室的質量控制。2000年后,CCT已被新一代細胞學自動掃描系統取代。

3.TCT—膜式液基薄層細胞學檢測傳統巴氏涂片漏診或誤診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取材時細胞丟失及涂片質量差,20世紀90年代又出現新柏氏膜式液基薄層細胞學技術(TCT)。

方法:醫生將采集到的細胞放入裝有細胞保存液的標本瓶中送達實驗室,制片過程由計算機程序控制。主要步驟有,細胞混勻;細胞負壓采集;細胞轉移。其優點是清除了雜質,形成一個清晰的細胞單層涂片,病理醫生可以一目了然,使宮頸癌尤其是癌前病變的診斷率顯著提高。 此外,TCT的保存液還可以直接用于人乳頭瘤病毒基因檢測。

4.病毒學檢測:人乳頭瘤病毒(HPV)基因高危型檢測 目前資料證明,HPV感染是宮頸癌及其癌前病變的最主要病因, 99.8%的宮頸癌患者中可以發現HPV病毒,被批準在臨床使用的最新檢測HPV感染方法有雜交捕獲法。 方法:用特制小毛刷在宮頸處采集細胞,患者無損傷和痛苦。該方法的準確率相當高,但因費用較高,通常只在高危人群中使用。

5.陰道鏡檢查當宮頸細胞學涂片檢查發現異常時,就需做陰道鏡檢查以確定病變,必要時取若干塊組織送病理檢查,為手術治療提供依據。

子宮頸癌是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之一,發病率在女性惡性腫瘤中居第二位,僅次于乳腺癌。我國每年約有3萬名婦女死于子宮頸癌。研究發現人乳頭瘤病毒(HPV)是誘發子宮頸癌的元兇,99.7%的子宮頸癌都可檢測到高危HPV DNA,而HPV陰性者幾乎不會發生子宮頸癌,HPV感染是子宮頸癌發生的必要條件。目前有118種型別的HPV,世界衛生組織(WHO)正式確認與子宮頸癌相關的高危型HPV有13種

宮頸癌呈年輕化趨勢,可能與過早性行為有關,調查資料顯示,我國青少年目前性成熟年齡普遍比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提前了4~5歲,在21歲的年輕人當中,79%有過婚前性行為,在農村地區超過80%,婚前性行為呈現出低齡化的趨勢。相關醫學專家建議:有三年以上性行為或21歲以上有性行為的婦女應該開始定期做宮頸癌的篩查,早婚早育、有流產史、性病史、擁有多名性伴侶的女性,都是宮頸癌的高發人群。有資料表明,有多個性伴侶的婦女患宮頸癌的危險性比只有一個性伴侶者高2~3倍以上。有宮頸糜爛,接觸性出血史者定期篩查可以幫助宮頸癌的早期發現和根除。65歲后患宮頸癌的危險性極低,故一般不主張對65歲以上的婦女進行宮頸癌篩查。

* 本文所涉及醫學部分,僅供閱讀參考。如有不適,建議立即就醫,以線下面診醫學診斷、治療為準。
查一查能不能吃
食物分類
  • ??
  • 選擇食物分類
  • 五谷雜糧
  • 食物加工篇
  • 蔬菜/食用菌
  • 肉禽蛋/野味
  • 水果
  • 水產品/海鮮
  • 調味品
  • 飲品/飲料
  • 零食/小吃
  • 豆/乳/奶制品
  • 干果
  • 補品
  • 草藥
適用人群
  • ??
  • 選擇適用人群
  • 不限
  • 孕婦
  • 產婦
  • 哺乳期
  • 嬰兒
能不能吃
  • ??
  • 能不能吃
  • 不限
  • 能吃
  • 慎吃
  • 不能吃
查看結果
  • 索引
  • 宮頸癌前篩查
  • 宮頸癌前篩查準備有哪些
  • 宮頸癌前篩查鑒別診斷
  • 宮頸癌前篩查有哪幾種方法
  • 哪些人應做宮頸癌前篩查
  • 相關百科
av福利导福航大全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