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燒排骨是一道美味可口的廣東名菜,屬于粵菜系。排骨香而味美,色澤誘人,令人垂涎。而且做法簡單,適合各位媽媽做給孩子的開胃菜肴。
做法一:
材料:豬肋排、蒜、叉燒醬、醬油、黑胡椒粉、料酒、蜂蜜 、油、鹽。
1、將排骨剁成塊狀,在開水鍋中快速飛水,撇去的浮沫。撈起備用。
2、排骨中加入叉燒醬、醬油、蜂蜜、拍散的大蒜和現磨黑胡椒。
3、攪拌均勻。然后蓋上保鮮膜腌制2小時以上,時間越長越入味。
4、熱鍋后放油,快速將焯好排骨放入煸炒至水分減少,排骨的醬色也漸漸地上來了,放入適量的料酒去腥,再放入點鹽調味。
5、將煸炒的排骨放入高壓鍋內膽中,倒入少許熱水。
6、蓋上鍋蓋,檢查好高壓閥是否關閉,通電,按下燉肉鍵,30分鐘后等高壓鍋里邊的氣放完。即可上桌了。
做法二:
材料:豬肋排、叉燒醬、蜂蜜、蠔油、鹽。
1、肋排洗凈后,在開水鍋中快速飛水,撇去的浮沫。切開放入容器中。
2、把事先混合好的叉燒醬、蜂蜜和蠔油倒入。
3、用手將醬料和排骨抓勻后,封上保鮮膜。
4、放入冷藏室腌制一晚。
5、取一張錫紙,將腌好的排骨平放在錫紙上。
6、用錫紙將排骨包上,放入預熱220°的烤箱內,需烤制20分鐘。
7、約15分鐘后打開錫紙包,在排骨上多刷上幾層叉燒醬。
8、繼續烤3分鐘后,再刷上一層蜂蜜即可食用。
1、一般說來做叉燒排骨最好用小排和肋排。如果你分不清這兩種排骨,直接問賣肉的人都會告訴你。小排是指豬腹腔靠近肚腩部分的排骨,它的上邊是肋排和子排,小排的肉層比較厚,并帶有白色軟骨。適合燉、蒸、炸、烤。肋排是胸腔的片狀排骨,肉層比較薄,肉質比較瘦,口感比較嫩,但是因為有一側連接背脊,所以骨頭會比較粗。
2、排骨可以飛水去腥味,去肉沫子。排骨湯加入幾滴白醋再煮,可以更好的幫助鈣的釋出。動物的骨頭里含有豐富的鈣質,但這些鈣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在煮燉時不易溶出。在熬小魚、燉排骨湯的時候加點醋,能促使骨頭中的鈣溶解出來,利于人體吸收。排骨會煮的很爛,所以建議切大塊兒一些。
3、在煎制的過程中,要看著火,當水分收干時,要注意叉燒醬含糖份多,容易糊鍋。在叉燒醬中加入少許蠔油(海鮮醬也可以),可使排骨的肉質更加鮮美。
4、如果腌好的排骨沒有水分,可以加2調羹的清水;腌制好的排骨要用錫紙包裹住,這樣烤好的排骨肉質才鮮嫩多汁。
5、做排骨要掌握好時間和火侯,燒熟即可。高壓鍋燉的時間超過40分鐘后,肉質就變太爛。
排骨營養成分:每100克中含熱量264大卡、鉀274毫克 、膽固醇165毫克 、磷125毫克 、鈉44.5毫克 、脂肪20.4克 、蛋白質18.3克 、鎂17毫克、維生素A12微克 、硒10.3 微克。
豬排骨提供人體生理活動必需的優質蛋白質、脂肪,尤其是豐富的鈣質可維護骨骼健康。排骨除含蛋白、脂肪、維生素外,還含有大量磷酸鈣、骨膠原、骨粘蛋白等,可為幼兒和老人提供鈣質。
排骨中的蛋白質對人體的很多作用:
1、提供多種氨基酸,幫助身體制造新的組織替代壞死的組織。
2、蛋白質提供身體構造新組織所需的氨基酸,它用來制造肌肉、血液、皮膚和許多其它身體器官。
3、通過血液向細胞輸送氧和各種營養物質。
4、調節體內的水分、電解質平衡。
5、為免疫系統制造對抗細菌和感染的抗體。
6、幫助傷口血液凝固促進傷口愈合。
7、在體內制造酶,有助于將食物轉化為能量。
8、減輕腎臟負擔,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率。
排骨除了燉湯、清蒸外,還有另外一種錯的做法——叉燒排骨。叉燒排骨適宜于氣血不足,陰虛身差者。比較適合下列人群食用。
小孩子。小孩在第一次發育和青春期發育時,身體長得很快,說明鈣的需求量很大。鈣組成了人體的骨骼和牙齒,參與者人體很多重要的生長機能。比如鈣可以保持很多酶的活性,參與人體的凝血功能。還可以緩解神經系統的興奮,維持細胞膜內的通透性。所以小孩子要多吃含鈣的食物,而叉燒排骨可以開胃又營養。
老年人。用壓力鍋做的叉燒排骨可以燉得很軟,骨頭都可以嚼得動了,所以適合牙口不好的老年人吃。老年人吃排骨能預防骨質疏松。人到中老年,微循環發生障礙,排骨中的膠原蛋白等可疏通微循環,從而改善老化癥狀,起到抗衰老作用。特別是在秋冬季節,用黃豆、骨頭湯或排骨煨湯食用,有良好的滋補功效。
可以吃什么?不可以吃什么?這是很多孕婦所關心的飲食話題。孕婦的飲食需要和普通人不一樣,那孕婦可以吃叉燒排骨嗎?
立夏過后,溫度逐漸攀升,人們就會覺得煩躁上火,食欲也會有所下降。很多孕媽媽一到了夏天,身體會變得更加容易疲倦,更容易乏力,沒有食欲??偸窍幼炖餂]味道,喝些清淡的湯水不下飯怎么辦?這時吃些叉燒排骨可以調節胃口,又能補充所需的鈣質。因為豬排骨提供人體生理活動必需的優質蛋白質、脂肪,尤其是豐富的鈣質,可維護骨骼健康。
排骨還含有豐富蛋白質。蛋白質是構成人體細胞的主要成分,蛋白質中的氨基酸對胎兒腦細胞發育也很重要。孕婦缺少蛋白質會影響垂體促性腺激素,使雌激素及孕酮減少,嚴重者可導致妊娠中斷。
排骨中的脂肪能供給能量,而且是細胞的重要組成物質。孕婦每天應在膳食中補充20~30克脂肪,但最好不要超過50克,以免增加肝臟負擔或造成肥胖。含脂肪豐富的食物有豬肉、排骨、奶、果仁、食用油等。
孕婦的飲食還要做到葷素搭配。因為葷菜可以提供胎兒生長發育所需要的蛋白質、脂肪等營養素,但還要多吃蔬菜和水果,因為不吃蔬菜,纖維素攝取不足,對腸壁的刺激性小,致使腸肌蠕動減弱,糞便在腸道停留的時間過長。因而會導致孕婦經常發生便秘。而且每天多吃蔬菜和水果,可以可降低12%患中風和心臟病發作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