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在剖腹產結束,胎兒娩出之后,無論在生活中還是飲食上,都要多加注意,尤其是刀口的情況,更要引起高度重視,一旦刀口化膿,傷口感染的概率就會大大增加,使產婦忍受痛苦的折磨,那么剖腹產之后傷口怎么會出現化膿的情況呢?
1、何為化膿:化膿最大的原因是感染了化膿性鏈球菌,屆時我們身體的免疫系統會啟動防御機制,與病毒進行對抗,傷口附近的組織、細胞等在細菌的作用下出現溶解、液化等變化,因此化膿通常會伴有膿性液體。簡單來將,就是傷口消毒不徹底、不嚴格,導致細菌侵入,引起了感染。
2、化膿的原因:有些產婦在剖腹產手術后對傷口沒有堅持消毒,就會使細菌有機可乘,特別是在夏季,天氣悶熱潮濕,細菌繁殖迅速,就會使傷口滋生大量細菌,引起感染。還有部分產婦生產后月子里不注意衛生,如一個月不洗頭不洗澡等月子陋習,也會使傷口滋生細菌,導致傷口出現感染化膿。
有部分孕婦拒絕順產,怕自己忍受不了順產的疼痛,因此選擇剖腹產。但其實剖腹產也是有風險的,特別是產后會留下一道傷口,如果護理不當,就會出現化膿感染的情況,使本就怕疼的產婦承受了極大的痛苦,所以一旦傷口出現化膿的情況,要及時處理,以防傷口感染面擴大引發潰爛、敗血癥等嚴重后果。
1、化膿較輕:通常傷口出現化膿都是由于感染所致,如果感染較輕,一般化膿情況就不會很嚴重,產婦只會感到輕微的不適與疼痛,并伴有少量膿液出現。此時可服用一些消炎抗菌的藥物,但是新媽媽們處于哺乳期,切不可自己隨意用藥,要去醫院咨詢大夫,由大夫開藥服用。
2、化膿較重:如果在感染初期未及時處理,使創面擴大,化膿嚴重的話,服用消炎藥基本起不到什么作用了,此時要盡快去醫院就診。醫生通常會將縫線拆開,然后要在傷口化膿的部位放置引流條,以便及時快速的將膿血排凈。
產婦生完寶寶之后,身體大量失血導致元氣大傷,因此在飲食上要特別注意。特別是實行剖腹產分娩的產婦,因為剖腹產也屬于手術的一種,手術后會留下傷口,因此剖腹產的產婦月子里的飲食要更加細致,并且吃對了食物不僅可以幫助身體迅速恢復元氣,還可以促進傷口的愈合,防止傷口出現感染化膿等后果。
吃的食物要以促進傷口愈合為主,其次要幫助恢復元氣,因此要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質、膠質和維生素的食物。產婦可多吃鱸魚、豬蹄等食物,這些食物營養豐富,易于消化和吸收,同時富含膠質和蛋白質,而這兩種元素可使細胞加速生長、修復結締組織,因此可有效促進傷口愈合。
在坐月子滋補身體的同時,產婦也要適當忌口,有些食物不僅對身體無益,還會刺激到傷口,阻礙傷口的愈合。如辣椒、芥末等刺激性較強的食物不要吃,涼性食物也要避免食用,因為產婦體質較弱,如西瓜、苦瓜等寒性食物易導致產婦腹瀉或者脹氣,這兩種情況都不利于傷口的愈合。
剖腹產會使產婦出現兩個傷口,一是腹部也就是肚子的傷口,還有一個就是子宮的傷口,因此對產婦身體創傷較大。所以剖腹產后要使用科學的方法做月子,使用正確的方法調理身體,其實只要積極對待,正確預防,大部分產婦的傷口都會愈合好。
1、避免體力勞動:雖說為了防止傷口粘連、肌肉萎縮,產婦不能一直在床上躺著要適度活動,但是一定要避免體力勞動,更不要用手提重物,在生產完頭幾天也要盡量避免彎腰的動作,以防使傷口部位壓力增加,導致開裂。因此即便新手媽媽特別想抱孩子,也要盡量克制自己,等到傷口愈合之后再抱不遲。
2、保持傷口干燥:剖腹產手術后,醫生會在傷口的位置貼上醫用膠帶,然后覆蓋上紗布以促進傷口愈合,七天左右可揭除,因此產婦出院回家后要避免打濕膠帶,一周之內不要撕下,不要洗澡,盡量使傷口保持干燥狀態,但是也不可為了保持干燥而將傷口暴露在陽光下暴曬。
剖腹產傷口如果因護理不當、細菌感染等原因出現了化膿跡象,可先在家里采取正確的護理方法,使傷口盡快愈合,如使用高錳酸鉀等消毒殺菌的藥物,經溫水沖泡后清洗傷口,可有效殺死傷口附近的細菌,阻止傷口繼續化膿。
如果傷口紅腫較輕,可每天使用醫用碘伏涂抹,碘伏在消炎殺菌方面效果很好,涂抹后要注意操持傷口的干燥。如果傷口紅腫還伴有疼痛感,并且有膿液溢出,可使用生理鹽水進行沖洗后再涂抹碘伏消毒,同時可口服消炎抗病毒的藥物進行治療。
如果經過簡單護理,傷口還沒有愈合的跡象,如數周后還未好轉,并且傷口膿液溢出嚴重甚至潰爛時,就要及時就醫進行清創治療了。醫生通常會根據傷口化膿的輕重采取開線引流術,也就是將刀口的縫線拆開,通過安置引流器等工具將傷口膿液引出,可能還會采取靜脈輸入抗生素等方式配合治療,使膿液盡快排出并且消炎抗病毒,加快傷口的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