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嘔吐、腹瀉是新生兒經常會出現的情況,這是因為新生兒的腸胃功能還未發育完全,如果對食物不適應或者病菌感染就會導致腹瀉嘔吐的出現,如果嘔吐腹瀉時還伴有發燒的情況,就要引起重視,要及時帶寶寶去醫院檢查。
1、母乳不適:新生兒主要以母乳為主,所有的水分、營養都要通過母乳獲得,所以如果母乳出現了問題,就可能會導致寶寶出現腹瀉、發燒的情況。比如媽媽吃了較辣、較涼的食物,就可能會通過母乳刺激寶寶的腸胃,從而導致寶寶腹瀉、嘔吐等。
2、腸炎:飲食不潔、過早添加輔食,都可能刺激到新生兒稚嫩的腸胃,從而導致腸炎的出現。因此寶寶輔食不可添加過早,六個月之前的新生兒要以母乳或者配方奶粉為主,6個月之后再適量的添加輔食。
3、其他原因:病毒感染、乳糖不耐癥等原因也可能會導致新生兒出現發燒、嘔吐的情況,如果發現寶寶發燒嘔吐較為嚴重,要及時帶去醫院診治,防止病情進一步擴展。
新生兒在腹瀉嘔吐期間,會使營養流失、吸收減少,從而導致出現生長緩慢、體重減輕等情況,同時營養攝入減少又會加重病情,可能會使嘔吐腹瀉加劇。因此在寶寶嘔吐腹瀉期間,媽媽們一定要合理搭配飲食,使寶寶盡快恢復健康。
1、母乳喂養:母乳喂養的寶寶,在嘔吐腹瀉期間要堅持母乳喂養,媽媽要避免吃辛辣刺激和涼性食物,同時可增加哺乳的次數,防止寶寶出現脫水的情況。
2、配方奶粉喂養:由于母乳不足或者其他原因,有些寶寶是人工喂養,人工喂養的寶寶在嘔吐腹瀉期間,可以縮短喂奶間隔時間或者增加喝奶的頻率,以補充身體中丟失的水分。在此期間家長要將奶瓶進行高溫消毒,以免奶嘴細菌滋生而加重病情。
3、混合喂養:有些嬰兒有乳糖不耐受的情況,因此需要混合喂養,比如添加低敏餅干、米粉等食物,混合喂養的寶寶如果出現了嘔吐腹瀉的情況,可以暫停喂養米粉等輔食,可以喝點焦米湯、大米粥等食物。
寶寶嘔吐腹瀉的同時,如果還伴有發燒的情況,家長要引起重視。發燒和嘔吐可能會讓寶寶精神不濟、哭鬧不已,除了去醫院及時就診之外,在日常生活中要安撫好寶寶的情緒,也要學會正確護理,幫助寶寶盡快趕跑疾病。
1、定時測量體溫:備好溫度計,定時測量寶寶的體溫,溫度在38度5以下時,可以進行物理降溫,如果在38度5以上,可以使用布洛芬或者泰諾林懸混液給寶寶降溫。
2、嘔吐物及時清理:在寶寶嘔吐后,家長要及時將寶寶的口鼻清理干凈,防止嘔吐物堵住寶寶的呼吸道,引起窒息。
3、補充水分:不管是發燒還是嘔吐腹瀉,都需要及時補充水分,多喝水可以幫助身體補充丟失的水分,也可以使病毒加速排出。
4、其他護理方法:家長要隨時觀察寶寶的大小便的性狀,如果發現大便似水樣,或者小便減少、顏色深黃要及時送醫治療,以免病情延誤使寶寶因脫水出現昏迷、休克的嚴重后果。
人體本身就有免疫力,一些較輕微的疾病,可以盡量通過自身的免疫力對抗疾病。但是新生兒由于身體的機能還未發育成熟,一旦出現發燒或者嘔吐腹瀉等疾病,要及時采取對策進行治療,避免病情持續加重。那么,新生兒發燒、嘔吐腹瀉應該采取怎樣的治療方法呢?
1、及時補液:補液包括水和補鹽液,如果嘔吐腹瀉較輕,可以通過多喝水的方式補充水分,母乳喂養的寶寶也可以增加母乳次數。如果嘔吐腹瀉較嚴重,就可以使用補鹽液,補鹽液除了補充水分外,還可以補充因嘔吐腹瀉丟失的鹽份,預防體內電解質紊亂。
2、藥物治療:藥物治療包括抗生素治療和益生菌治療,益生菌可以平衡寶寶體內的菌群,增強腸胃功能,起到止瀉的作用。如果是由于病毒感染導致的發燒嘔吐等,則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抗感染、消炎治療,家長要嚴格按照醫囑用藥,切不可由于心急而隨意增加用藥量,以免用藥不當而出現嚴重并發癥。
寶寶一旦出現嘔吐腹瀉或者發燒等疾病,最緊張最焦慮的就屬家長了,各種藥物輪番上陣,就希望寶寶能盡快回復健康。其實,日常生活中如果家長能夠正確防范,寶寶的很多疾病如嘔吐腹瀉等都可以避免。
1、加強護理:新生兒需要家長小心的呵護,因此平時照顧新生寶寶時一定要精心護理。寶寶的衣物要勤換洗,洗后放在太陽底下進行暴曬消毒,尿布、奶嘴等寶寶每天使用的物品也要經常進行沸水蒸煮消毒。
2、增強寶寶體質:新生兒增強體質的方法最常用的就是曬太陽,在天氣晴朗的時候,家長可抱著寶寶去戶外多曬太陽。光照可以促進鈣的吸收,使寶寶更強壯,同時陽光中的紫外線還可以曬死很多的細菌。
3、注意飲食衛生:母乳喂養的寶寶,媽媽在飲食上要格外注意,辛辣刺激、涼性食物都要盡量避免,同時要定時清潔乳頭,防止細菌增生?;旌衔桂B和人工喂養的寶寶,奶瓶也要經常進行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