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濕疹是孕婦生理變化所導致的一種病癥。孕媽在懷孕的時候免疫力會比平時強很多,當體內酸性毒物過多時,就會出現排毒現象,幫助保護胎兒的健康。
孕婦濕疹多表現為肚皮發癢,部分孕媽的大腿或是上肢也會出現濕疹,并感覺很癢,有些孕媽還會出現肌膚色素沉淀。
不過孕婦濕疹也不是所有孕媽都會患上的,一般是愛出汗、代謝旺盛的孕婦,或是肥胖的孕婦比較容易產生。如果孕媽在懷孕期間飲食上不注意,吃海鮮或是其他發物也是很容易患上孕婦濕疹的。
當然,如果孕媽媽們患有孕婦濕疹,也不用太過擔憂,在生產完后這些濕疹大多是會消失的,如果是情況比較嚴重的,到醫院確診后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治療即可。
新生兒濕疹是遺傳性過敏體質對環境中某些因素的過敏反應。導致新生兒濕疹的原因至今還沒有確切的說法,目前多認為與遺傳和免疫異常有關?;加羞@種疾病的嬰兒通常會伴隨有其他過敏性疾病,如過敏性鼻炎、哮喘性支氣管炎、蕁麻疹等疾病。
引起濕疹的原因很多,可以分為:
1、直接病因
引起新生兒濕疹原因很難說清楚,但過敏因素在其中占了絕大部分,所以有過敏體質家族史的寶寶就容易發生濕疹。
2、誘發因素
新生兒如果是已經患有濕疹,不加以注意的話,又會誘發或加重濕疹癥狀,如食物、化學物品、毛制品、植物、環境溫度高或穿著太暖、寒冷等,都會刺激新生兒濕疹的反復發生或加重。有一種特殊類型的小兒濕疹,發生在孩子的肛門周圍,常伴有蟯蟲感染,稱為蟯蟲濕疹。
3、嬰兒濕疹的內因
嬰兒容易發生濕疹還有本身的因素,是因為嬰兒的皮膚角質層比較薄,毛細血管網豐富而且內皮含水及氯化物比較多,對各種刺激因素較敏感,所以又叫嬰兒濕疹。小兒濕疹本身不是由潮濕所致,但潮濕可以促使濕疹加重。給孩子洗完澡,或者是孩子出汗后,皮疹都會變得更加明顯。第一次引起家長重視往往是洗澡后,因此將原因推為洗澡后身體沒擦干等潮濕因素。
濕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臨床上多伴輕重不等的瘙癢,多種形態的皮膚損害,時有反復發作的特點。小兒時期以嬰兒濕疹最為常見。主要原因是對食入物、吸入物或接觸物不耐受或過敏所致。遇熱、遇濕都可使濕疹表現顯著。嬰兒濕疹常見于1-3個月的嬰兒,6個月后逐漸減輕,1歲后能夠自愈。初起時濕疹主要集中在面部,隨著病情加深,逐漸蔓延至頸、四肢甚至全身。
嬰兒濕疹初發損害為紅斑基礎上出現密集粟粒大小丘疹,丘皰疹或水皰,水皰破后形成糜爛面,有漿液性滲出,結痂。重者可發生大片紅斑,其上為成群丘疹、丘皰疹、水皰、糜爛滲液,表面有厚痂,也可延及整個頭面部或頭頸部。病灶周圍出現紅斑丘疹、丘皰疹、水皰、自覺瘙癢。擦破可發生糜爛、結痂,痂下有膿液滲出,邊緣有小膿皰,局部淋巴結腫大,壓痛。附近或遠隔部位也可有搔抓所致的平行線狀紅斑、丘疹和水皰。
如果寶寶原本光滑的皮膚,出現發紅、皮疹,隨后皮膚發糙、脫屑,撫摩孩子的皮膚就像觸摸在砂紙上一樣,這時媽媽們就要懷疑寶寶是不是患上濕疹了。濕疹是一種變態反應性皮膚病,就是平常說的過敏性皮膚病,主要原因是對食入物、吸入物或接觸物不耐受或過敏所致。遇熱、遇濕都可使濕疹表現顯著。引起濕疹的原因有許多,小寶寶皮膚嬌嫩,稍微受到刺激就有可能發生濕疹,所以受孩子年齡、皮損的部位、生活環境季節不同的影響,濕疹的表現也有所不同。
脂溢型濕疹
多發生在三個月以內的小嬰兒身上,寶寶前額、頰部、眉間皮膚潮紅,覆有黃色油膩的痂,頭頂是厚厚的黃漿液性痂。以后,頦下,后頸,腋及腹股溝可有擦爛、潮紅及滲出,癢感不太明顯。患兒一般在6個月后改善飲食時可以自愈。
滲出型濕疹
多見于3-6個月肥胖的嬰兒,寶寶兩頰會出現對稱性米粒大小紅色丘疹,伴有小水皰及紅斑連成片狀,有破潰、滲出、結痂,這種濕疹特別癢,以致寶寶搔抓出帶血跡的抓痕及鮮紅色濕爛面。如果治療不及時,可泛發到全身,還可繼發感染。
干燥型濕疹
多見于6個月-1歲的寶寶,表現為面部、四肢、軀干外側斑片狀密集小丘疹、紅腫,硬性糠皮樣脫屑及鱗屑結痂,無滲出,很癢,又稱為干性濕疹。
不過,濕疹的類型并不是完全絕對,寶寶發生濕疹時,有可能同時出現以上的三種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