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肥胖者
肥胖是造成子宮癌的主要因素之一。早在19世紀60年代就有人調查發現子宮癌患者的平均體重比對照組高13%。到1980年,肥胖與內膜癌的關系得到了進一步肯定。肥胖者體內脂肪過多不僅增加了雌激素的儲存,也使雌酮合成增加,而雌酮合成增加被認為是子宮內膜癌的致癌因素。因此,如果體重在不長的時間內連續增加22公斤,或超過正常體重的40%(被視為警戒值)時,就應當注意控制體重了。
2、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可以提高患子宮癌的幾率。對于糖尿病患者或糖耐量不正常者來說,患子宮癌的危險性比正常人增加2.8倍,而內膜癌患者中也有3%?17%同時是糖尿病患者。
3、高血壓患者
在對子宮內膜癌患者的調查中發現,約有1/3的人患有高血壓,而高血壓患者患子宮內膜癌的危險性往往比正常人群高1.5倍。
4、糖尿病和高血壓
由于肥胖、糖尿病和高血壓可并存于子宮癌患者,因此常稱此為“子宮癌的三聯癥”。對于患有此三種疾病的中老年婦女,其罹患內膜癌的機會將大大增加,應當引起警惕。
5、月經不調患者
子宮癌患者中經紊亂、量多者是正常女性的3倍。月經不調多由于卵巢不能正常排卵引起,因此也不能正常產生孕激素。子宮缺乏孕激素影響,造成增生性改變,最終可能引起癌變。
6、初潮早與絕經遲者
12歲以前初潮者比12歲以后初潮者,子宮癌的發生率要高60%。子宮癌患者的絕經年齡較正常女性可以晚6年以上。在52歲及以后絕經者,患子宮內癌的危險比49歲以前絕經者可增加2.4倍。因此,初潮過早和絕經延遲都會使女性行經年齡延長,從而增加患子宮內膜癌的幾率。
7、未育者
受地位、壓力等因素的影響,不育或晚育正日益成為現代女性的時尚之舉。然而,子宮內膜癌多發生于未產或不孕癥患者。40歲以下的子宮內膜癌患者中66.4%為未產婦。未產婦比經產婦的子宮癌發生率高三倍。因此,正常的孕產不僅對維持女性心理健康有重要作用,同時對女性的生理健康也有重要意義。
7、卵巢疾病患者
多囊卵巢綜合征,功能性卵巢腫瘤等疾病都會造成雌激素對子宮的長期刺激,增加患病可能。
8、長期應用雌激素的患者
出于醫療或其他原因,長期使用雌激素也會導致子宮癌發生,其危險程度與服用激素劑量的大小、服用時間的長短、是否合用孕激素、中間是否停藥以及病人的特點都有關系。
9、有家族史的人
家族成員中有類似疾病的,也會使患子宮癌的幾率增大,約20%的子宮癌患者有家族史。
10、不育不孕
子宮內膜癌的高危因素,隨著分娩次數的增多,危險性下降。因長期不排卵所引起的不孕者與生過一胎的女性相比,較易患此病?;加卸嗄衣殉簿C合征的患者也由于同樣的原因容易得此病。
11、月經失調
初潮年齡早或延遲絕經者,易患子宮內膜癌。在絕經前一段時間里,往往是處于無排卵狀態,子宮內膜受到無孕激素對抗的單一雌激素長期刺激后,出現增生改變所致。
12、糖尿病、高血壓
有些糖尿病、高血壓病等患者,由于長期垂體異常,可致發生多囊卵巢綜合征、子宮內膜非典型增生、體內雌激素水平過高,也是致癌原因之一。
13、久治不愈的子宮出血
特別是絕經后的子宮出血應想到有患子宮內膜癌的可能,應趕快作婦科檢查,以便及早發現,及早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