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寶寶發燒怎么辦

3歲寶寶發燒怎么辦

3歲的寶寶發燒,媽媽們都擔心得不得了。遇到寶寶發燒的情況,媽媽們首先要時刻關注寶寶病情,并對此作出一定的判斷。如果寶寶體溫高,但是體力和精神都很不錯的話,那么就無須太過擔心。但是如果寶寶出現高燒不退,同時還有意識不清、嚴重嘔吐、活動力很差等癥狀時,那就可能是比較嚴重的病癥,應該馬上就醫,必要時應掛急診。 

1、給寶寶量體溫

首先要確定寶寶是否發燒。幼兒的正常體溫在36~37℃之間,當幼兒的耳溫或者肛溫超過38℃時,就可視為有發燒現象,不過,有時一些外在因素也可能引起幼兒體溫的上升,比如剛洗完澡、剛喝完奶、周圍環境太熱等等,所以,在幼兒體溫升高的時候,首先要排查一下,看是否是因為上述偶然因素導致的體溫上升。

(1)測量腋溫比肛溫好:因肛溫必須插入肛門內,對寶寶較具刺激性,腋溫則較溫和。

(2)三歲以下寶寶適用水銀溫度計或耳溫槍:耳溫槍的準確性及安全性已被醫界肯定;水銀溫度計則較電子溫度計準確。

(3)使用前將水銀柱甩至36℃以下:這樣測量到的體溫才準確。

(4)需測量足夠時間:若測量腋溫需夾5分鐘以上,肛溫則僅需1分鐘即可。

(5)肛表要先潤滑:測量肛溫前,需先在肛表上涂上潤滑膏,然后插入肛門內2公分即可。

(6)洗澡、飲食、運動后不可立即量體溫:洗澡后要半個小時才能測量體溫;吃熱的食物、大熱天剛從外面進來或運動后,其體溫在38~38.5℃之間,應先休息半小時后再量,不宜遽然診斷為發燒。

2、幫寶寶退燒

發燒是一個警訊,它在告訴媽媽,寶寶身體有某部位生病了;然而發燒本身不至于傷害孩子,所以退燒是否必要,長久以來一直有爭議。不過,多數醫生贊成適度的退燒。因為發燒會增加新陳代謝,造成內在的消耗,病人頭痛、倦怠、心跳加速。嬰幼兒容易脫水,發燒造成水分蒸發,更是惡性循環,嬰幼兒熱性痙攣的比例較高,放任發燒引起傷害是不必要的。那么,如何在家幫寶寶退燒呢?

當寶寶體溫達發燒溫度時,使用以下溫和(物理性)的退燒方法可讓寶寶舒服一些:

(1)冷敷法

這個方法簡單有效,只需要用冷毛巾敷在前額,等毛巾變熱之后用冷水浸后重新敷用即可。用冷水袋或冰袋敷效果,較用冷毛巾敷前額要好。

(2)全身溫水拭浴或泡澡

將寶寶衣物解開,用溫水(37℃左右)毛巾搓揉全身或泡澡,這樣做可使寶寶皮膚的血管擴張,將體氣散出;另外水氣由體表蒸發時,也會吸收體熱。每次泡澡約10~15分鐘,約4~6小時一次。

(3)溫酒精拭浴

酒精擦浴將70%酒精兌自來水1/1,或75%酒精兌水1/2,亦可用二鍋頭酒兌水1/4,放在一個小碗中。擦浴時將門窗關好,用紗布或柔軟小毛巾蘸碗中的酒精,擦患兒手心、腳心、腋窩和上臂內側、前胸和大腿根部。稀釋后的水溫約為37~40℃,再擦拭四肢及背部;若直接用酒精擦拭,會讓小朋友覺得很冷,很不舒服,甚至抽搐。

擦拭后可用浴巾蓋一下身體,等5~10分鐘,酒精蒸發得差不多的時候,體內的血液循環到了身體表面,又使皮膚變熱時,就可以再重復第二次,如此重復三次左右,體內外的溫度可迅速下降。由于退燒速度較快,此方法適合1歲以上之幼童,且超過40℃以上不易退之高燒使用。

(4)以涼毛巾擦拭

用稍涼的毛巾(約25度)在額頭、臉上擦拭。

(5)多喝水

多喝水有助發汗,另外水有調節溫度的功能,可使體溫下降及補充體內流失的水份。

(6)使用冷水枕

肛溫38℃以上可使用冷水枕,乃利用較低的溫度作局部散熱?,F在市面上的軟冷水枕甚為方便,冷度也不會太冷,較大幼兒及兒童可用。

(7)適當增減衣物

如果寶寶四肢冰涼又猛打寒顫(畏寒),則表示需要溫熱,所以要外加毛毯覆蓋;如果四肢及手腳溫熱且全身出汗,則表示需要散熱,可以少穿點衣物。

3、寶寶發燒的日常飲食

(1)水分

如果3歲寶寶發燒了,那么一定要注意水分的補充。水勝過藥,發熱身體出汗多,勤喂溫水進行補充很有必要。半歲以內嬰兒,繼續采用母乳喂養。母乳易消化,能保證營養需求,可補充水分。人工喂養,可喂稀釋全脂奶,即2份奶粉加1份水(2:1),此時嬰兒雖然奶量減少些,但補充了水分,更利于幼兒消化吸收。

幼兒發熱宜以飲白開水,可適當喂些白開水,以補充人體的維生素C,增強抗病。飲水量的保持口唇滋潤力度,不必過多。

(2)流食

發熱幼兒,飲食調理以流食為主,如奶類、藕粉、奶類(少油)等。也可喝些綠豆湯、冰西瓜、以助降溫,利尿抗病。

當孩子體溫下降,食欲好轉時,可喂半流質,如肉末粥、面條、稀飯、蛋花粥、配些易消化的某(清花魚)。飲食宜以清淡,易消化為原則,油、鹽宜少,少量多餐,切忌吃辛辣和刺激食品。但不必忌口,以防營養不良,抵抗力下降。

(3)糖鹽水

幼兒發熱伴腹瀉,可多次服用。服糖鹽水。配置比例500毫升水加一小匙糖和半酒瓶蓋鹽混合。4小時內可眼500毫升。同時可補充電解質食物如柑桔、香蕉等水果(鉀、鈉較多)奶類與豆漿(含鈣)、米湯、面食(含鋅)。癥狀較重者,暫禁食,同時打“吊針”以補充水份和電解質。腹瀉、嘔吐緩解后可進流質食物,如米湯、過濾菜汁、藕粉等,但應禁食牛奶和豆漿(易產氣)。

對發熱伴咳嗽小兒,不能進食過多以防嘔吐,宜吃易消化食物,少吃海鮮和過咸過膩的食物,以防引起過敏和咳嗽,加重癥狀。

* 本文所涉及醫學部分,僅供閱讀參考。如有不適,建議立即就醫,以線下面診醫學診斷、治療為準。
查一查能不能吃
食物分類
  • ??
  • 選擇食物分類
  • 五谷雜糧
  • 食物加工篇
  • 蔬菜/食用菌
  • 肉禽蛋/野味
  • 水果
  • 水產品/海鮮
  • 調味品
  • 飲品/飲料
  • 零食/小吃
  • 豆/乳/奶制品
  • 干果
  • 補品
  • 草藥
適用人群
  • ??
  • 選擇適用人群
  • 不限
  • 孕婦
  • 產婦
  • 哺乳期
  • 嬰兒
能不能吃
  • ??
  • 能不能吃
  • 不限
  • 能吃
  • 慎吃
  • 不能吃
查看結果
av福利导福航大全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