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母乳性黃疸

什么是母乳性黃疸

母乳性黃疸是指與母乳喂養有關的特發性黃疸,臨床主要特征是新生兒母乳喂養后不久即出現黃疸,但無其他全身癥狀,足月兒多見。

母乳喂養的嬰兒,在生后4~7天出現黃疸,2~4周達高峰(血清膽紅素可超過256.6~342.0μmol/L),一般狀況良好無溶血或貧血表現,黃疸一般持續3~4周,第2個月逐漸消退,少數可延至10周才退盡,黃疸期間若停喂母乳3~4天,黃疸明顯減輕,膽紅素下降≥50%,若再用母乳喂養,黃疸不一定再出現,即使出現亦不會達原有程度,隨著母乳喂養率的提高母乳性黃疸的發生率逐年提高,目前已達20%~30%。也已成為住院新生兒高膽的主要原因之一,雖然本病預后良好,嚴重者才需治療,但為了順利推廣母乳喂養也應引起重視。

* 本文所涉及醫學部分,僅供閱讀參考。如有不適,建議立即就醫,以線下面診醫學診斷、治療為準。
查一查能不能吃
食物分類
  • ??
  • 選擇食物分類
  • 五谷雜糧
  • 食物加工篇
  • 蔬菜/食用菌
  • 肉禽蛋/野味
  • 水果
  • 水產品/海鮮
  • 調味品
  • 飲品/飲料
  • 零食/小吃
  • 豆/乳/奶制品
  • 干果
  • 補品
  • 草藥
適用人群
  • ??
  • 選擇適用人群
  • 不限
  • 孕婦
  • 產婦
  • 哺乳期
  • 嬰兒
能不能吃
  • ??
  • 能不能吃
  • 不限
  • 能吃
  • 慎吃
  • 不能吃
查看結果
av福利导福航大全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