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濕疹是一種常見的、病因復雜、反復發作的皮膚炎癥,多在1-3個月發病,6個月以后逐漸減輕,1歲半以后大多數孩子逐漸自愈,一部分孩子可延至幼兒或兒童期。
皮疹多見于頭部,如額部、雙頰、頭頂部,以后逐漸蔓延至領、頸、肩、背、臀、四肢,甚至遍布全身。初起時為散發或群集的小紅丘疹或紅斑,逐漸增多,并可見小水疤、黃白色鱗屑及瘋皮,可有糜爛及繼發性感染。
新生兒患上濕疹后,會表現為煩躁不安,夜間哭鬧,影響睡眠,常到處搔癢。由于濕疹的病變在表皮,病愈后可能留斑痕。按皮膚損害可分為三類:
1、脂溢型。多見于1-3個月的小嬰兒,前額、頰部、眉間皮膚潮紅,覆蓋著黃色油膩性磷屑,頭頂部可有較厚的黃漿液性結瘋。
2、滲出型。多見于3-6個月的肥胖嬰兒,兩面頰可見對稱性小米粒大小紅色小丘疹,間有小水瘡及紅斑、黃漿液性結痢。
3、干燥型。多見于6個月至l歲的小兒,皮膚表現為丘疹、紅腫、硬性糠皮樣脫屑及鱗屑結疵,無滲出。
這三種類型可以同時存在,也可以互相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