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寶寶頭發稀少,爸爸媽媽為了讓寶寶早日長出濃密的頭發,四處打聽治療方案,或者想當然地采取“有效”措施,因此走入了一些誤區:
誤區1 減少洗發次數,防止僅有的頭發被洗掉。
專家解釋:洗發時脫落的都是衰老的頭發,不洗也會掉;而且,如果長期不洗發,油脂及汗液的刺激會引起繼發感染,反而影響新頭發的生長。
誤區2 在寶寶的頭皮上擦生姜,涂“生發精”、“生發靈”等。
專家解釋:給頭皮擦生姜,是想促進毛囊周圍的血液循環,加速頭發生長,其實這種做法既無益也沒有科學依據;涂擦各種名目的“生發精”、“生發靈”之類的藥物,則純屬畫蛇添足,因為寶寶頭發稀少并不屬于禿發癥,而且也不適宜寶寶幼嫩的皮膚。
誤區3 寶寶滿月剃滿月頭
在少數地區的風俗習慣中,寶寶滿月要剃滿月頭,以為剃了滿月頭,將來頭發長得多、長得黑,有的還要把剃下的胎發做成小發團掛在床前,認為可以“壓邪”,或者做成胎毛筆,留作紀念等。
專家解釋:這種做法十分危險。寶寶的頭皮毛孔會受到肉眼看不到的損傷。如果剃刀不干凈,或者頭部皮膚不清潔,細菌就會趁機而入,導致局部長膿瘡或者皮膚化膿感染,嚴重時細菌進入血液還會造成敗血癥。事實和經驗已經證明,剃不剃滿月頭,與將來頭發的多少、顏色,毫無關系。
一般說來,胎兒在子宮里營養不良,可使嬰兒的頭發稀疏、細而柔軟,一綹一綹的。患有佝僂病的嬰兒,長到7~8個月的時候,往往在靠近枕頭部的頭發長得稀疏,并伴有出汗多、頭皮發癢等癥狀。
患有營養不良的嬰幼兒,頭發一般表現為枯黃、干燥、沒有光澤、容易脫落,同時還伴有指甲生長緩慢、皮膚干燥發涼,或有起雞皮疙瘩等現象。還有一種由于近親結婚造成的遺傳病苯丙酮癥,患兒頭發越長越發黃,且臉色細嫩、發白、尿有老鼠尿味,智力發育不健全。